3月20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的考古发掘成果牵动人心,陆续出土的金面具、丝绸、青铜器持续刷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3号坑已探明有120多根象牙。而同为古蜀文明遗址的金沙遗址,不仅出土了和三星堆形状相似的黄金面具,还曾出土了大量层层叠压、密集分布的象牙。为何古蜀人对象牙情有独钟?这些象牙该如何保护?未来将有哪些文保举措?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象牙祭祀,古蜀以此镇压水怪
一提起金沙遗址,或许你会想起太阳神鸟金箔,或者刚刚被挤下“第一”宝座的大金面具。其实,20年前,金沙遗址出土的第一件文物并不是这些,而是象牙。
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金沙遗址的发掘者朱章义回忆,2001年2月8日,当他赶到金沙遗址的发现现场时,看到了此生最难忘的一幕——“到处都是象牙渣”,泥土表面白花花一片,如覆白雪。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金沙遗址祭祀区共发掘出100余根完整象牙和数以吨计的象牙段、象牙尖等象牙制品。
象牙在极端内陆的四川出土,让考古人为之一振,并且将其与三星堆产生了联想。
除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国其他地区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如此集中的象牙。专家推测,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河流长期泛滥成灾。而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殴杀水神之法,因此古蜀人用象牙祭祀,可能期待象牙发挥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