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人如何用象牙进行祭祀?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揭晓了答案。这个玉璋上刻画了两组头戴高冠、方耳方颐、身着长袍、肩扛象牙的人像。这个图案与三星堆“祭山图”玉边璋上的图案类似,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古蜀人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
“一触即粉”,象牙发掘步步惊心
如此数量巨大的象牙,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既是惊喜,更是挑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副主任孙杰介绍,古蜀象牙尚处于新鲜象牙向象牙化石演变的中间阶段。新鲜象牙主要由无机矿物成分和有机纤维蛋白组成。其中,无机物赋予象牙硬度和刚度,而纤维蛋白则赋予象牙弹性和韧性。在三千多年的埋藏过程中,象牙中起粘结作用的蛋白质已降解殆尽。几乎所有的象牙, 从牙根到牙尖都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空洞。
因此,考古发掘中看起来完整坚固的出土象牙,其实内部已完全被潮湿的泥沙充填,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失水”开裂。加上光照、微生物的侵蚀与降解, 象牙表面会迅速变色, 裂隙增宽, 甚至产生新的断裂、霉变等病害。这就是出土象牙不易保存
的原因。
金沙遗址发现大量象牙后,文保工作者立即对质地酥脆的象牙开展了预加固处理——涂刷加固剂、包裹保鲜膜等等,同时在保鲜膜外侧分段灌注石膏,以支撑象牙庞大的“身躯”,这才将脆弱的象牙清理出土,为实验室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争分夺秒,为象牙建起保护屏障
直至今日,文物保护界还没有一种较为成熟安全的方法,可以用于古蜀象牙的保护。象牙的保护,在世界考古界都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