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苏州心
4月18日,《姑苏晚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苏州街头,最后的卖花阿婆》一文,感叹卖花阿婆都已七八十岁,成了名副其实的“70后”“80后”。她们活跃在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一带,为游客们带去时令花香,把四季风雅装点在大街小巷,成了姑苏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苏州本是一座有种花传统的“花城”。每到夏天,白兰花、栀子花、茉莉花三大品种,就被虎丘、长青一带的阿婆装在篮里,带到苏州城里叫卖,成为苏州的一道风景,至今茶花村、玫瑰田等春花烂漫的地名仍留存在虎丘周边。
花是美好的,白兰花、茉莉花等外形不张扬、香味却沁人心脾的花朵,更是深谙苏州城的气质、苏州人的品位。作为江南文化传统的守护者、行业的引导者和形象推广的设计者,为何不让“春雨、杏花、卖花阿婆”真正成为一道姑苏风景呢?都说现在的旅游越来越休闲,越来越个性。试想一下,一个外地游客来到苏州,一出车站就看到卖花阿婆笑盈盈地用苏州话说“啊要来一朵白兰花”,这是什么感觉?再试想下,如果走到虎丘、山塘街、观前街,到处看到这样的景象,是不是更能让人对苏州留下温婉的印象。
要打通姑苏地产的白兰花、茉莉花、栀子花等传统鲜花的生产和物流,依托虎丘及其周边零散地块种植培育鲜花,保护传承本土花文化。发挥姑苏区网红打卡花店集聚的优势,把传统鲜花纳入花店商品,鼓励花店派出员工,自带花店品牌进入各大景点、商圈、广场,设摊、游走售卖鲜花。卖花小姐姐或者小哥哥必须接受免费培训,持证上岗,并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会讲普通话、苏州话和一点外语,要懂得一些姑苏旅游文化知识,身兼姑苏旅游志愿者。而且,这种手留余香的产业,所用工具如花篮、竹凳、头巾等,都要精心设计。久而久之,形成风气后,引导景区门口的摊贩转型。
用抖音网红导游小黑的说法,白兰花、茉莉花这样的旅游产品比景区门口涂满红黄蓝绿色素的果子更值得推荐,因为这是手留余香的买卖。苏州为了旅游可以保留人力三轮车,也可以做好地产鲜花的文章。一个城市不管怎么发展,自己独特的美好文化传统应该得到更多关照,让其流芳百世。售卖姑苏地产鲜花,是一种活态的非遗传承,是一道流动的风景,更是一项可以做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