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苏州城内菜场改造,双塔市集必然是热度最高,也最具“突破性”和代表性的例子。
位于定慧寺旁、双塔边的双塔菜场,一直为老苏州所熟悉。它既是周边居民日常买菜的地方,也是“馋痨坯”们在十全街、平江路闲逛时,会顺路过来寻觅青团子、韭菜鸡蛋饼和正宗苏式大饼油条的美食宝地。
2019年,双塔菜场开始迎接改造升级。同年12月17日,改造更名后的双塔市集正式开门迎客。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惊喜。近两千平方米的空间,不但以宽敞便捷、充满匠心的方式提供着居民日常所需的蔬菜水果、柴米油盐,还将苏式艺术与现代休闲融入到这一菜一蔬的生活之中。
不做简单改造的文化“野心”
为了使老菜场重焕生机,姑苏区联合立邦《梦想改造家》栏目组,聚集了沈雷、陈彬、孙华峰、谢柯和赖旭东五位设计师,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市集。这个升级后的菜场,成为了真正的“城市乐园”。
这次特殊的升级中藏着一份机缘。事实上,苏州市早已启动了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双塔菜场面对的是第三轮升级。2019年春天,运营方苏州名城汇邻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梦想改造家团队进行了初步对接,发现大家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如何让传统农贸市场在古城散发新的活力。
在苏州,大大小小的传统菜场散落在街巷之中,它们既服务着居民,提供着最朴素的生活方式,也代表着古城的风貌。苏州自古繁华,而千百年来,市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最容易在这个地方聚集,它既是商业点,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地方。
“双塔市集的咖啡馆、茶馆、酒肆,都是吸引年轻人的,不过,我们不想把它变成一个网红打卡点。”苏州名城汇邻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华杰表示,“网红地往往容易稍纵即逝,它没有持续性。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有机的、绿色的、持续性的市集。”
敢于突破升级的匠心与精致
带着这样的目标,在打造的过程中,于符合常规标准化改造的基础上,运营方对设计团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改造的第一步,是将老菜场的围墙全部拆除,对入口进行重新规划,将菜市场原本相对封闭的空间,变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原有商铺拆除后撤,以便容纳更多的人们逛街、歇脚、休闲。为达成这种流动性,运营方更是放弃了七间门面。
在功能上,市集区分出了生鲜区与小吃区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其中的小吃区采用了三角形元素,增加了生动而通透的视觉体验。两个区域也采用了不同的设备,比如规划了生鲜区和餐饮区两大排水系统。生鲜区排水系统连接沉淀池,方便清理检修;小吃区增加了一个隔油池,将废水经过净化后,再排入市政管网。
在设备升级方面,市集的空气系统安排了中央空调,增加了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同时市集外的自动滴灌系统也成为了一个亮点,使得市集四季皆如春,常年有绿意。
完成基础的改造升级后,双塔市集也增添了不少吸引年轻人的新业态:森彦咖啡馆把咖啡带进中式菜场,咖啡馆的隔壁摊位是一家宝岛台湾来的奶茶店青年春,市集外的“九分之一书店”是姑苏区第一个创新型24小时书店,也是中国首个建立在社区里的可移动智能零售书店。
但在设计上,双塔市集依旧呈现了大量苏州元素。市集Logo中,双塔的“双”字作为令人过目不忘的视觉符号,来自于体现苏州文化、具备苏式内涵的苏州码子。色彩方面,市集内招牌的颜色是来自于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花红柳绿。同时,茶铺边放置了一个老虎灶,在小吃区增加了屋檐和叠瓦,钥匙铺和裁缝铺体现着亲切设计……这里满是暗藏着的,与姑苏文化有关的小细节。
依旧回归三餐的日常与烟火气
双塔市集的开张,除了带来惊喜,还有人们熟悉的味道。老客满的韭菜鸡蛋饼回来了,铺子改名叫饍有福;糕兴记的大包子依然香气扑鼻;裕永盛的生煎一批接着一批地卖;老意和的馄饨,让人经过就忍不住想坐下来吃上一碗。小吃区的热闹,代表着苏州美食对当代人的吸引力。
而在生鲜区,摊主都是亲切的老面孔。在改造前,运营方就与他们签订了协议,承诺摊位费不涨价。而摊主们也愿意等待双塔市集的开张。生鲜区的“原住”摊主和那些每天拎着篮子来买菜的阿婆们,则代表着双塔市集的“初心”。
“整个项目里,核心还是生鲜这块,”韦华杰表示,“比如平价菜,双塔市集就是第一个在姑苏区范围内推出的。毕竟居民的生活需求还是要第一时间考虑。年龄大的居民,不会来喝杯咖啡,但是一定会来买菜。菜场是民生工程,所以民生这块要做好。”为此,2021年3月,公司还邀请了唐家巷社区的居民一起开了座谈会,聆听大家对菜价的反馈。目前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农贸市场中,双塔市集的生鲜价格处于居中的位置。但这里贩卖的都是净菜,很多拖泥带水的东西都提前处理掉了,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此外,双塔市集采用的智慧管理平台可监控所有的菜价。
除了让老年居民放心买菜,运营方也在计划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一日三餐的制作,比如在将来加入现场烹饪,推荐简单的料理方式等,让他们也能习惯“动起手来”,并且在喝杯咖啡,吃份点心之外,走进生鲜区。
双塔市集展示了惊艳的环境和浓郁的情调,而双塔市集的本质,依旧是回归于生活中最朴实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