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家电、轿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置办喜事的嫁妆也是越来越高档;而在数十年前,有女出嫁,马桶、杆秤,绣片则是必备物资。日前,在姑苏区金阊街道办事处联合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启动的“寻运河记忆展时代新颜”运河人家老物件征集活动中,家住金阊街道朱家庄社区的黄晓燕为我们带来了一件其外祖母当年的嫁妆——真丝绣片,尽管历经数十年,但这件绣片依然精美艳丽,呈现出运河人家苏绣工艺的独特魅力。
“当年,姑娘们出嫁前都是自己绣绣片,等到出嫁时,这些绣片就做嫁妆。”黄晓燕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拿出了其珍藏多年的外婆遗物,“外婆多年前已经去世了,这是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记忆。”这幅绣片并不大,但是做工极为精美,红色底面上绣着“麒麟送子图”——可爱的粉衣娃娃乘坐麒麟,寓意子孙满堂;而一旁还有桃树、蝙蝠、祥云、鲜花作装饰,寓意福禄双全。
记者仔细观察,“麒麟送子”绣片颜色艳丽,用真丝绣制,幼童、麒麟这些元素都被绣得惟妙惟肖,甚至其配饰——叼着钱币的蝙蝠也是精美无比,这也体现了极为精细的绣工,“这是苏绣工艺精美的体现,这幅绣品用到十余色丝,而为了让图案更为精细秀美,每根真丝还要劈开,分八股再绣。”黄晓燕向记者介绍,外祖母在世时并非专业绣娘,“那时候苏州的姑娘基本都会绣,出嫁前就会给自己绣嫁妆,苏绣工艺可谓遍地开花。”
如今,外婆已经去世多年,但是黄晓燕和母亲在缅怀中一直保留着这件老绣片。“这片绣片至今已经六十年了,与它一起保存的还有一件紫檀木的线盘,尽管历经岁月,但是绣片依然鲜艳无比。”黄晓燕说,“它是我外婆的嫁妆,是她的遗产,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时代记忆……”
据介绍,当年住在运河边的大家闺秀出嫁时都要陪上嫁妆,而这些绣片则是嫁妆中的女红必需品,分别会被“贴”到枕套、被套、肚兜等织物上。“运河人家,姑娘出嫁,精美的绣片是生活必需品,但是讲究的苏州人也不满足于生活必须,他们要为生活添上情趣,这就是苏州的文化底蕴。”金阊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这种精美的艺术不仅仅体现在绣娘的工艺美术作品中,寻常人家也用各自的巧手寻找着生活的艺术。(苏报融媒记者 李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