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老龄协会发布了《苏州市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和养老服务需求调研结果》(以下简称《调研结果》)。该调研覆盖全市近10万老年人,为苏州近年来养老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专题调研活动。
《调研结果》显示,广大老年人对苏州养老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8.56%,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分别为91.74%和98.31%。
此外,受访老人中,选择与子女一起生活和居家养老的占82.45%,13.28%的老人选择接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仅4.27%的老人选择进养老机构养老。
调研发现,养老便捷性、辅助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专业度,都是在苏养老的老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便捷养老:社区有人照顾
目前,苏州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88.5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69%,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养老,已经越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过多方对比,77岁的孙阿姨最终选择了本小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孙阿姨每天在这解决午餐,还和新认识的老姐妹们一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做创意美食、手工、趣味运动、文化娱乐等。这间中心的服务还包括助餐、助浴、助医等多项“助力型”服务,既帮助社区老人畅享晚年,又减轻了晚辈照料负担。《调研结果》显示,类似孙阿姨这样选择专业的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家门口的养老”的老人在苏州目前约占13.28%。
据高新区金色日间照料中心主任袁修睿介绍,该中心所在机构仅在苏州市区就有37家类似的日间照料中心,年服务居民达46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日间照料中心以“拼图”的形式出现在大型小区、商业综合体内,帮助补充丰富社区功能,实现老年人就近养老。这其中不乏黄桥街道“三角咀家园日照中心”这样超2000平方米的“巨无霸”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有养生理疗、健身、治疗室等20多个功能室,实现了社区工作、为老服务等“一体化”运作。
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一般每位老人60-80/天的服务费来计算,部分中型规模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基本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尊严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
经调查统计,苏州市老年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占达65.67%,“未富先老”的特征明显。在此基础上,目前苏州市老人总独居率为10.9%,且呈现出年龄越大,独居老人越多的特征,如80—89岁的为18.78%。
2017年,苏州作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失智人员提供居家护理服务。今年1月1日起,长护险又开展第二阶段工作: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两项服务分别包括22项、15项服务内容,基本涵盖了老人日常生活和基本医疗护理所需。
以重度失能人员为例,每月护理员会上门为其提供15次、每次2小时的居家护理,护理费个人缴费标准为2.5元/小时。增加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后,每次总护理费由40元提高至50元,但享受居家护理服务的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不变,仍然只需承担2.5元/小时,其余护理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支付。
姑苏区的张桂仙清楚地算过,他们夫妻两人作为中度失能人员,“我们每年只要掏1560元,而政府要为我们付23400元。”倘若增加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他们夫妻俩每年仍然只需付1560元,而政府为他们付的费用则增至29640元。
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苏州市区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共57家,其中包含21家居家护理机构、174个居家服务站点。评定符合待遇享受对象累计21103人次,全年度支付待遇10347.63万元。
健康养老:医院社区共同把关
《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老年人参加年内体检率高达85.29%,年内健康状况“很好”“较好”的达62.5%。
苏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王月菊认为,达到这一成果,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一是政策层面驱动,比如基层卫生机构要对标完成我国《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应要求;二是社会福利的普及,如社会机构赠送或义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体检、退休前单位组织体检;三是个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如子女安排或本人主动体检。“老年人达到这个体检率,确实很不容易,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目前我市正在推进规范化的‘老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这将为老年人的就诊提供充分的基础医疗信息。”王月菊说:“以前很多老年人看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单纯跑某一个科室并不能充分、完整地达到治疗目的。在电子档案的帮助下,医生就会了解其实很多老年人患的是‘老年综合征’或者‘共病’,会由‘老年医学科’采取相应的统筹治疗方案。”
2019年底,国家卫健委公开《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主要收治患老年综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据苏州市卫健委官方微信中的“预约挂号”显示,包括苏大附一院、市立医院等苏州多家医院共开设了29个“老年专区”科室,其中含“老年医学科”8个。
专业养老:专业机构专业照护
在解决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基础上,如何走出一条多元化供给的新路,满足好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时,除了希望减轻子女照料压力,还有近4成希望实现医养结合,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满足这类需求的高端养老,以前几乎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门槛”较高。某保险公司高级客户经理何女士向记者介绍,该公司旗下的养老社区机构以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营养为特色,自配医学专家和一定的诊疗设备,并引入了人工智能开展远程诊治。但需要先购买50-100万的保险产品,才能够享受到入住资格。
经过近20年发展,苏州的民营养老机构也逐渐将主要发展目标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变为尊重个性需求的“提质”发展。苏州爱心、和源护理院院长戴京梅告诉记者,在民营护理院的老人们现在也可以享受到“住院级”护理。大部分护理院已经接入医保定点,医疗护理人员均持证上岗。在这些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社保基金将为他们统筹支付床位、医药、治疗等费用,个人需承担的费用,平均每位老人约1000多元/半年。此外,部分老人还可以叠加享受“长护险”服务,核算下来,老人入住护理院,实现“医养结合”的费用在3000-4500元/月。“苏州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平均费用,远低于沪宁线上养老机构的平均水平。”戴京梅总结说。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院长顾彩娟对此表示认同。她还补充到,对于无收入、无单位等相对极端情况下的特困人员、高龄老人,由所在社区或相关政策托底保障。
苏州市老龄协会会长周玉龙认为,结合老年人身体机能弱化、慢性疾病多的特点,要进一步着力构建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临终关怀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传统的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有机结合。根据现有养老机构发展的情况,应以建设护理院、增加护理床位为主,确保苏州老人“老有所养”。
(苏报融媒记者 朱瀚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