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梦艳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正式实施,我国现行《未保法》制定于1991年,2006年进行修订。此次新修订的《未保法》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增加和完善多项规定,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
但法律只能保驾护航,未成年人真正的保护伞在家庭、学校、社会手中。当三者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未成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真正实现“1+1+1≥3”的效果。
对话家庭:静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在“熊孩子”层出不穷的今天,许多家长不知该如何应对。新《未保法》前来支招,将“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真实意愿”的内容写进法律,并明确列举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履行的监护职责和不得实施的行为。
家庭教育不再是关起门来的私事,而是有法可依的全民督促行为。作为监护人,要多给孩子一点耐心,静下来,学着倾听孩子哭闹后的心声;停下来,学着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慢下来,学着陪伴孩子,与他们共同成长。
对话学校:育人才,先育德育心后育知
国内外许多电影都涉及“欺凌、性侵害”等话题,学生之间的矛盾超出了嬉戏打闹的范围。此次新修订的《未保法》大到对性侵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应聘者设立从业禁止、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小到节假日不得补课、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等,无一疏漏。
对于学校,“教书育人”是使命与职责,但“育人”二字承载颇重。学校教育绝不只是让学生将教科书烂熟于心,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让今天的未成年人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对话社会:你我他,皆是孩子的保护伞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的双刃剑作用也愈发明显。为此,新《未保法》提到,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平台,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并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机制。
然而,这些显然还不够,还需要学校、监护人的共同教育和引导,需要网信部门、网络平台的维护和净化,需要每一位网友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遏制网上不良信息传播,突出互联网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构筑绿色网上空间和服务平台,为未成年人在成长中获取有用知识提供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