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
一人弄、二郎巷、三元坊、四亩田、五卅路……苏州古城有很多“数字路名”,从一到十、百、万都有,但以“日期”命名的道路,只有一条“五卅路”。未经全面考证,据说全国只有苏州这一条“五卅路”。
卅,三十。五卅路,得名于“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苏州这条五卅路,因此打上了上海和革命的双重印迹。
不仅路名,漫步五卅路历史街区,可以看到石库门、欧式公园、法国梧桐等上海特色的城市风貌。可以说,这条五卅路是一条苏州对接上海、呼应上海的历史之路。
五卅路位于苏州古城地理中心——子城区域。五卅路的线位,相传正是吴国都城“阖闾大城”内王宫的中轴线。2500多年历史古城的中轴线,专门拿出来新命名“五卅路”,可见当时的苏州人已不再沉迷于古城历史上的高度,而是更多地将这座城市的命运,与那个觉醒年代的红色基因紧紧维系在一起。
众所周知,苏州是江南延续二千多年的上位大城,上海曾经是苏州外港,隶属于苏州管辖的华亭县,并且一度号称“小苏州”,开埠前的上海上流社会,以说苏州话为时尚和荣耀。
但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到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当时世界领先的文明和文化集聚、交融于此,上海迅速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同时也成为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
苏州、上海地位变换后,苏州开始更多地接受上海这个远东大码头的经济文化辐射,也从上海获得先进的革命思想。
苏州子城区域,一度是战火焚毁后荒凉的“皇废基”。民国时期,这里学习借鉴上海的新式城建,从一片废墟变为当时苏州城内开风气之先的优质区域,清水砖墙的海派石库门里弄、带有烟囱的花园洋房鳞次栉比,“同德里”“同益里”“金城新村”“信孚里”渐次建设。
更进一步的是,草桥小学、草桥中学(一中)、乐益女中等学习上海而建成的新式学校,培养出叶圣陶、顾颉刚、张氏四姐妹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人才。五卅路沿线,当时还有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等近代城市必备的公共设施。所有这些,几乎都是上海的舶来品,再加以苏州化。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片里弄中诞生。1925年,正是在五卅运动激荡人心后,苏州革命力量开始萌发,同年,作为上海党组织所属的苏州独立支部在五卅路边爱国开明人士张冀牖(张氏四姐妹之父)创办的乐益女中诞生,这是苏州地方党史的开端,也标志着苏州踏入革命的洪流。
这一段渊源表明,中国共产党在苏州发芽的第一颗种子里,就潜藏着沪苏同城化的强大基因。
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后,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率领上海战役临时指挥部成员进驻苏州,在苏州指挥解放上海。五卅路,成为上海战役的指挥地(金城新村),这里似乎注定和上海密不可分。
如今,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完整保留了石库门里弄旧貌,让人可以抚摸到历史的脉动。同时,一大会址周边也得到高品质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片老房子外的“新天地”。近20年来,这里一直是上海的人气网红街区。
历史的巧合再次发生。今年,苏州五卅路街区也被升格为市级历史街区,重新定位、规划,乐益女中旧址将被打造成为苏州党史学习教育空间。未来的五卅路街区,必将成为苏州版的“新天地”。
更为巧合的是,一大会址所在的上海黄浦区,五卅路所在的苏州姑苏区,目前已成为沪苏同城化的“对口联系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号角声中,两地来往频繁。
黄浦区有着雄厚的开发资源和丰富的近代城市保护经验,苏州五卅路街区完全可以像百年前那样,再一次好好地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赓续百年红色基因,书写沪苏同城篇章,让五卅路这片古老而光荣的街区,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它应有的历史文化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