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运作形态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但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网络社交平台也逐渐沦为了各种不法行为的重灾区,引起了公众的普遍不满。
像苏州这样网络普及程度很高的都市,用户账号被盗、隐私被窃的糟心事可谓层出不穷。很多苏州学生反映自己长期不用的QQ账号被盗后常常发布色情和各种营销信息,直到同学和好友告知后自己才知道。轨交车厢内有时会有陌生的年轻女性主动要求添加微信,结果加了后朋友圈内就因充斥虚假广告、买票刷粉而变得乌烟瘴气。真是不堪其扰。
目前不法分子已掌握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批量账号运营甚至是“管理机制”。通过盗窃获得大量账号,然后利用后者给一些发布虚假广告的营销号进行投票、刷粉、点赞和转发,对涉及短视频和小红书等业务进行明码标价。
这些套路构成了一组违法获利的“产业链”,严重玷污了网络环境,造成每年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的用户遭到误导和毒害。因而对其进行长效治理,必须从用户、平台和监管三方着手。
就用户而言,首要目标是防止社交账号被盗。过去人们图省事,总喜欢将同一组账号和同一套密码用于不同的个人网络应用上。不法分子往往只需破解其中一个,就能迅速套用到其他应用上。因此用户最好定期或不定期修改账户密码。
平台方面应继续强化个人和团体信息的验证。比如除了姓名和手机号外,不妨再验证身份证号、个人照片等。同时动用人工智能和算法主动出击,坚决删除和封禁恶意营销行为。更重要的是平台得加强自查,及时发现勾结不法分子、串通谋利的“内鬼”并清除之。
至于不法分子的那一套,监管机构已非常熟悉。监管机构要依法对其保持常态化的治理压力,重罚出现上述行为并屡教不改的平台。一定要让平台自己意识到——配合打击网络不法行为决不是一阵风。
还人们一个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应当努力。(苏报融媒评论员 顾善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