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凡
近日,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其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及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等。暑假来临,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能否给过热的校外培训有效降温,还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成为线上线下热议的话题。
目前来看,校外培训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有的培训机构场所过于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的则干脆不具备办学许可和营业资质;有的只顾砸钱做广告招揽生源,而实际教学与宣传内容相去甚远。
凡此种种,令家长寒心,治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校外培训在满足孩子个性化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野蛮生长、过多过滥的窘境。
市场反应只是表象,校外培训过热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由于我国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大,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不可避免导致好学校门前只能摆“独木桥”,评价体系也相对单一、教条化。由此形成的“影子教育”,不仅反过来冲击常规的义务教育体系,也打破了孩子在成长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超前学习打造的神童,能为家长在晒娃时带来一丝欣慰,却也可能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由于缺乏专门的监管力量,导致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措施难以落地。要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实行到位的过程性监管,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随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各地教育部门会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强化监管力量。
当此之时,设立专门机构强化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影子教育”的治理,与“强监管”态势一脉相承,也彰显了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的优先级与重要性。本质上,这是国家教育发展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建设学校教育主阵地棋盘里的落子,也攸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局。
校外培训机构应切实按照教育规律而不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干好教育培训事业的基础上,争取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专业权威基础之上,而不是“钻政策空子”,所有的“空子”都会被更加强大的监管堵上。
回归教育本质,为孩子铺就更广阔的人生路,将给家庭带来更多获得感,也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