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在金都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老陈一边分出“绿色”生活,一边与居民亲切问好;李阿姨一丝不苟地清理着道路花丛;王师傅早早来到楼道,换好了新的照明灯;64幢楼道长杜阿姨和几个居民正在睦邻长廊商讨本期的计划清单。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睦邻合伙人,他们让张家港市金港街道金都社区的每一天都涌动着盎然生机。
作为一个成立7年,居民超1.4万人的动迁安置小区,金都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协同治理”的理念,以服务促治理,以治理带服务,牢牢打下了社区治理的“硬基础”。如今,曾经的农民都成为了社区的居民,站在社区治理新起点,金都社区顺势打造“睦邻合伙人”品牌,借鉴经济领域“合伙人”的概念,进一步统筹辖区资源,吸引社区党员(双联双管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社工、物业、社区机构、共建单位等合伙人以资金、人力、时间、专业服务等要素“入伙”共治,让社区多元主体更有归属感,同频共力画好社区治理的延长线。
“张姐,你擅长做妇女调解工作,咱们社区合伙人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睦邻合伙人”品牌自推广至今,从社区治理前期以热心楼道长、骨干居民为“领头雁”逐步发展到吸引100多人,组建6支专业合伙团队的“万紫千红”新格局,理念共振是贯穿始终的发展底色。社区把好“准入关”,谱好“宣传曲”,打好“感情牌”,让张姐这样的“新贤能”不断加入治理团队,汇聚成“睦邻合伙人”的浩瀚江河。
“我和楼道的几个小姐妹是有‘任务’的,每周都会参加社区的合伙人技能培训会,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即便是解决一个小问题,也往往需要多方面下功夫。”社区以“社工培训+实践”的模式打造睦邻合伙人的“技能芯”,从办公操作、心理沟通、舆论管理到团队组织,全方位打破合伙人的技能“天花板”,最终实现合伙人团队的“自主运转”。
在金都社区二期小区,有一个凉亭特别引人注目,过往的居民时常看见三五个身着红袖套的叔叔阿姨或是小年轻在这个名叫睦邻小院的地方“开小会”,他们准备把小院周边的绿化重新打造成“共享花园”,让大家认领自己一方花园,给周边居民提供场所。这是“睦邻合伙人”“一区一品”特色阵地之一。“金都社区4个片区,每个区域的情况和问题都有差异,所以要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一区一品”正是带动各区域团队因地制宜聚焦区域差异,侧重区域实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制订计划方案,细化落实举措,形成区域化治理特色,打造区域化治理品位。在全社区5个“一区一品”阵地上,每天都有旧的区域问题被破解,每天都有新的治理经验在产生,社区治理的路在合伙人的“脚步”中越走越宽。
金都社区“睦邻合伙人”锚定的是居民各方面、各层次的合理利益诉求。在合伙人的推动下,爱宠人士牵紧了“文明绳”,生活垃圾找到了“家”,非机动车“整齐列队”,广场舞和居民作息“和睦共处”,衣物晾晒也成了“风景”,大家遇到矛盾问题先找合伙人坐下来商量。专业合伙人团队的“差异化治理,侧重性服务”让社区治理可感可及、既有温度也有深度。“除了在合伙人阵地里和大家聊聊最近的工作进展,很多时候我还会和孙女一起去社区参加活动,我唱歌、弹古筝,宝宝学画画、做陶艺,别提多高兴了。孙女一放假就拉着我的手想去社区。”
“小区的左邻右舍知道我是社区合伙人,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曾经帮助过的人也常来感谢我,让我觉得暖融融的。”机构、共建单位也说:“‘合伙人’让我们得到了历练、收获了成长,让我们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在合伙过程中,我们也走过坎坷的路,但正是这些路让我们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机构、共建单位合伙人的成功经验,反哺治理升级,为社区善治添彩。
社区以年终分红大会和定期权益会的方式将“睦邻合伙人”的“红利”给到各位合伙人,但其实,真正的“红利”早已“飞入百姓千万家”,善治的“芬芳”早已润物无声地洋溢在合伙人和居民的幸福生活中。(苏报融媒记者 杨溢 陈梦娇 通讯员 苏栋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