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璩介力
实习记者 赵以恒
代购价98元的龙眼干捡漏只要20元,原价15元的进口巧克力饼干到手价只要6元。网友在知乎上发帖称:“入了临期食品的‘坑’,无法自拔,太香了!”
随着今年《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临期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记者调查发现,相较于前些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了临期食品的“坑”。
临期食品备受年轻人青睐
分享经验、日常讨论很频繁
所谓临期食品,是指那些即将达到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由于快要过期,商家一般会降价销售。在各大网购平台上,能轻而易举搜索到不少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网店。打开这些店铺就能发现,大部分商品单价在10元以内。在一家名为“某品牌折扣超市”的网店内,赫然打着“1折起,大牌直降”的广告。其中一款8月14日到期的方便面五连包售价只有12.9元,而此款方便面正常的售价为20元左右。购买者评价是清一色的好评,提到最多的词是“物美价廉”。淘宝一家卖临期零食大礼包的网店,评价数达24104条,月销20000多单,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如今,临期食品已作为一个话题被年轻人搬上了社交平台。例如,豆瓣小组“我爱临期食品”中的成员多为学生、年轻家长以及白领。在这个小组中,成员们相互分享购买优质临期食品的渠道和一些需要避雷的店铺,每日的讨论相当频繁。网友“藕丝泥霸酱”则在知乎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验。他说自己经常在超市买临期的巴氏奶,950毫升装的只要9.9元,还买一送一。保质期还剩一个多月的进口曲奇,价格从原价126元降到了12.6元。
临期食品专柜多年前就有
但销售远不如网上火爆
其实,临期食品并非是近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它只不过是从原来的线下店铺蔓延到了线上网店,主力购买人群也变成了年轻人。
在永旺梦乐城新区店一家超市内,靠近结账出口处,有一个单独货架,上面写有“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柜台经理介绍,这样低价销售的临期食品主要是进口食品和一些小众口味的食品,由于这些食品受众较少,接近保质期仍未售出的便会被放在这里低价销售。
家乐福江苏东区公共事务部负责人陈梅蓉介绍,他们的门店多年前就设有临期食品专柜,主要是为了更精细地去管理商品的保质期。“例如一些包装食品在过期前一个星期,必须报损销毁处理,那么我们会在到期前一个月左右时,放到临期食品专柜,降价售卖。”陈梅蓉说,这也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报损销毁的量,从而减少浪费。
针对蔬菜、牛奶、生鲜食品等保质期极短的食品,超市其实每天都在进行临期促销。例如部分超市的蔬菜在晚上5点过后会打折出售,部分超市每天晚上8点后,面包、卤菜等会降价。大部分超市在销售牛奶时,会打出“第二件五折”,或是“买大送小”等促销方式。
陈梅蓉表示,临期食品专柜里的商品会有人买,但远不如网上火爆。一方面,这些专柜往往在角落里,面积不大,消费者容易错过;另一方面,专柜中多是一些不能退货的进口食品,与超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符。同时,在近些年网店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超市的消费者人数总的来说不是很多。“年轻人习惯网购,所以网上临期食品火爆也是自然的。”陈梅蓉说,这背后也反映出年轻人的一种消费观,既追求品质,同时保持节制,毕竟临期食品不能囤太多,不然很容易过期。
“临期”并非“过期”
不过也别图便宜大量囤积
“合理利用临期食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食品浪费。”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郑晓军介绍,自今年《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临期食品确实备受关注。
郑晓军说,如果食品全部报损销毁,那势必会造成浪费。为此,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曾提出倡议,要求全市食品流通、食品生产、餐饮企业均应积极响应和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而合理利用临期食品就是其中方式之一。
前不久,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联系大型商超企业对接社区,建立临期食品社区爱心捐赠点,由社区将临期食品向服务范围内的低收入家庭免费发放。“让临期食品尽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减少食品浪费,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郑晓军说。
在采访中,部分市民对于临期食品安全问题抱有一丝顾虑,“快到保质期的总没有新鲜的好吧?”对此,郑晓军表示,临期食品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并非过期食品,安全性和品质依然是有保障的,市民可以放心购买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购买临期食品时,不能因为便宜而大量囤积,要确保能在保质期内吃完,不然就又形成了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