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条清研大道与一条姑苏路在这里交汇。交汇之处正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坐落之处。
两条名称内涵丰富的道路,延伸出一个200亩的汽车产业园区,见证了十年来世界一流高校清华大学与吴江经济主战场——美丽南苏州的携手创新。
今天(7月11日),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迎来十周年院庆。十年来,扎根汽车产业、面向制造前沿,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不断促进科研成果向社会产品转化,从0到1,从1到N,成为了汽车产业创新的引领者、行业上市公司的孵化器、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十年转化技术成果80多项,孵化企业150多家
2011年3月,清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吴江开发区签约,联合设立并建设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这是清华大学第一所面向特定产业的专业派出研究院。
建院十年来,清华汽研院立足“联接大学和企业的桥梁,产学研协同的纽带”定位,矢志推动技术转化、引领产业创新,顺利转化了80多项技术成果,集聚了一支总规模超2000人的创新创业队伍,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走进研究院,路面上你可能遇到正在测试的无人驾驶车辆。不必担心它们会撞到你,因为他们能在10毫秒之内重新规划行驶路径以便避障。而这个速度,比眨一眨眼睛还要快上10倍。
巡游在园区里的测试车辆是研究院自动驾驶技术的集成。目前,研究院推出的L1-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已实现大规模量产,研发的L3-L4级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已为国内多个大型整车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研究院还开发了国内首个3D全景泊车系统、国内首个前装级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培育了苏州智华、清研微视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军企业。
在研究院的展厅里,一个AMT混动变速箱会吸引绝大多数到访者的视线,虽然其貌不扬,却是国内首个基于AMT技术的同轴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还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
在展厅无数创新成果中,一项浸入式冷却技术非常“吸睛”。它聚焦电池热管理的技术前沿,让电池包体积减小30%,成本减少约20%,极限工况传热冷提高50%。
从核心部件到动力控制都有核心技术,这是研究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力的证明。目前,研究院已经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整车设计开发能力,为国内外多个大型整车企业提供整车开发设计服务,数款车型均已量产销售。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告诉记者,目前研究院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能源与环保、特种运载四大业务板块开展布局,已取得一大批关键技术成果与产业化应用,完成了近400项科技研发项目,累计孵化企业超150家,企业年产值超70亿元。
探索校地成果转化新模式,打通从试验品到商品新路径
左边是清华大学校徽,右边是两手相握——研究院的徽标揭示了她的使命,要做清华大学与苏州校地合作的纽带。
十年前,苏州在未雨绸缪培育外向型经济转型后的经济增长新动力,而清华大学则将优势的汽车研究成果推向地方寻求开花结果。双方一拍即合,便有了研究院艰辛与辉煌的十年。
众所周知,科技研发从0到1,艰辛无比。而成果转化从1到N,同样不易。成波说,自研究院落地那一刻,就承担着一种使命:在全国探索一种校地结合、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从头到尾打通从试验品到商品的路径。
研究院十年来的不断探索,打破了曾被国际同行戏称为“ppt”的现象,让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技术应用产品。
与传统研究院守株待兔的做法不同,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在完成人员与装备的配备后,主动广泛走进国内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真正把自身变成一个技术交流创新平台。在与国内某主机厂共同开发一款自动驾驶方案时,企业陆续派出了数十名工程师,在研究院的平台上与研究院的研发团队同台工作。1年下来,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帮助该企业培养了团队,形成了独立研发能力。
这种授人以渔、共建共赢的做法,让研究院和汽车生产企业迅速结成了一体。而尝到了科技创新甜头的企业,也更愿意与研究院一起把许多科研成果做成实际应用。陕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钊说,“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提供优秀的产品,而且自身也迅速成长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标杆,激发了汽车行业的创新活力。”
成波表示,通过不断探索,研究院围绕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使命,确定了三项核心任务和路径:一是建立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做好技术承接,完成技术的二次开发;二是建立测试验证平台,服务于技术的工程转化;三是成立创投基金,集聚创新资源,通过技术的资本化来推动技术的产业化。
致力于攻克技术瓶颈,构建汽车新兴产业集群“新生态”
很多人更关心,十年间,研究院给苏州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走进研究院的产业孵化基地,满墙的企业logo令人感慨。
研究院先后孵化的150多家企业中,有20多家清华校友创办的企业。研究院不仅孵化了企业,还培养了一批锐意创新的年青企业家、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团队。
“更可宝贵的是,研究院带来了一群人,他们带来了清华的作风和创新的文化。” 吴江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牟说,汇集了这样的人才和品牌,苏州在汽车领域的技术能力和产业水平逐渐得到了国内的认可。
未来,研究院还将带来什么?
根据研究院的“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整合创新资源,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能够引领行业未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与典型成果,打造以上市公司为龙头的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特种运载系统产业集群。
“未来汽车产业链要重塑,就给我们创造很多的机会。清华汽研院将致力于构建高能科技创新平台‘核心区’、顶尖创新创业人才‘虹吸器’、汽车新兴产业集群‘新生态’,力争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高地。” 成波说。
“新的十年,新的起点。面对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变革趋势,衷心希望清华汽研院在吴江这片创业热土上再启新程、再攀新高,推动5G、车联网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吴江率先落地、引领发展。” 吴江区委书记、吴江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