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城到古城,从园区到社区,数字化的触角自姑苏北部广泛延伸。
自去年8月姑苏北部经济区指挥部揭牌以来,北部经济区主动作为,聚焦产业能级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落地了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生态新、辐射带动强的项目,努力打造与千年古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区。
目前,姑苏北部经济区指挥部已累计引进企业202家,注册资本41亿元,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11家,实现了在网络安全、云计算、数字医疗、新型供应链等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的业态能级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印,在姑苏大地上日渐清晰。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新兴产业孕育新动能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苏州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以“新年第一会”的昂扬姿态,凝聚起了全市各个板块用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会上,姑苏北部经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被授予苏州市十大数字经济产业园之一。
智能制造政策的利好,智能产业链建设的完善,让来到北部经济区发展的企业如沐春风。
苏州迈艾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落户姑苏区的协同生产管理云服务提供商。今年,他们与上海一家机械制造企业正式签约,以核心产品“兴企云”为企业提供生产过程透明化和产品质量可追溯解决方案,助力生产制造企业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库存积压、提高产品良品率。
向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拓展,姑苏北部经济区是苏州全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北部经济区出台了全区第一个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围绕数字经济、信创经济、口岸经济、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一朵朵“数字云”升腾,新兴产业生机尽显。
比特大陆作为全球领先的算力芯片公司,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有能力开发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之一。落地在北部经济区的比特AI华东区域总部项目,致力于算力芯片、算力服务器、算力云的研究,将为人工智能,国产可替代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为加快创新资源汇聚,姑苏北部经济区指挥部先后引进了金融科技潜力企业江苏星盟互娱信息、小米生态圈重要企业顺造科技、集成电路的产品提供商埃积半导体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星企业,数字经济产业“朋友圈”越来越大。
推动全产业链发力
擦亮区域品牌金名片
北部经济区借鉴苏州市“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的经验做法,更新完善了北部经济区空间全域图、载体利用库、招商项目库及资源库(一图三库),招商引资有了清晰的产业图谱、精准的目标企业、明确的主攻区域。
今年4月,新东方集团华东总部落户北部经济区,预计项目投资30亿元,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作为该区引进的首个教育科技类龙头项目,新东方集团将在这里重点打造“两总部、一园区”,即新东方华东总部、线上教育研发总部,教育科技产业园,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科技产业高地。
在龙头项目带动下,北部经济区基本形成了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点、转型升级为着力点、要素保障为着重点的数字经济产业新生态。
头部企业的初步聚集,带动产业上下游链式延伸,带给古城数字化转型契机。比如作为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数字行业领军者,即将签约落地华胜天成华东总部,将引入其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和行业专家,建设数字产业全球创新中心,为数字姑苏提供多元化的智慧应用服务。
以这些项目为引领,北部经济区充分发掘自身的特色优势,在提升产业能级中渐入佳境。为让这些企业来北部能更快投产,更好成长,据北部经济区副总指挥孙俊麒介绍,目前指挥部正推出“来北部、倍服务”社会化服务大礼包,提供金融、人才、法律财税、科技创新等30款全方位、全过程服务链,努力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
产业发展能级提升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过去,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古城,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空间瓶颈一直制约着发展。北部经济区指挥部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主动对标学习上海等先进地区的理念,将产业研发用地上的上市思路、推地流程、项目落地等一系列经验做法落到实处。
随着市区首块M0土地的成功上市,北部经济区走出了通过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发展,通过有力保障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调优发展节奏,巩固发展优势的“姑苏路径”。据悉,该地块由联东集团兴建,以数字科技、智能制造、5G电子信息等为主导产业,旨在打造功能复合、集约高效、持续创新的产业集群。
产业研发用地的关键性突破,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目光。国科美润达作为一家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企业和优质新兴企业代表,在北部经济区蓬勃发展引起了上市公司上海凯利泰的高度关注。目前,北部经济区拟导入其公司生态圈的优质资源,打造全产业链的医疗器械产业园。
此外,依托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北部经济区重点导入物流仓储、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产业,打造姑苏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的重要窗口。
姑苏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北部经济区指挥部总指挥李忠表示,作为姑苏新增长极、发展尖兵,北部经济区将义无反顾扛起发展重任,围绕新使命、聚焦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持续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做大经济总量,为擦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贡献“北部力量”。(苏报融媒记者 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