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7日)下午,由苏州园林集团与苏州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江南文化 香山非遗”系列活动主题讲座在苏州第二图书馆开讲,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总监沈思娴,现场分享她亲历海外最大苏州园林“流芳园”的建造故事。
“从1980年‘明轩’落户美国纽约开始,苏州园林就漂洋过海,被世界多个国家引进,至今已有50多座(处)。其中在美国洛杉矶圣马力诺市亨廷顿植物园内的流芳园是最大的一座苏州园林。”沈思娴介绍说,流芳园占地共72亩,被称为拙政园的“姊妹园”。它共有三期建筑,第三期于2019年12月竣工,2020年五月正式开园。来自苏州的设计师和香山帮工匠参与该园林的设计、建造,将苏州的造园技艺和中国的园林文化传播到了海外。
作为流芳园的设计师之一,沈思娴亲历流芳园的建造过程。流芳园工程技术要求高、跨度时间长,中美双方先后投入200多名设计、施工人员参与建设。由于流芳园所在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强地震带,建造传统木结构为主的苏州园林面临着不少新课题。为了保证园林施工完成后能够满足抗震要求,中方的设计人员可谓是绞尽脑汁。流芳园内的许多景致看起来与国内的并无区别,但是施工工艺方面却是大有不同。除了墙体使用钢结构骨架,不同于传统苏州园林的纯木结构,流芳园中的所有木柱间都有钢柱支撑,外部由弧形木料包裹。就连大型景观风石,工作人员也找好重心精巧地嵌入直径为25厘米的钢柱,兼顾抗震要求与园林风貌。
沈思娴回忆说,美方不仅折服于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也十分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建造流芳园主建筑“天籁堂”时就发生了一件趣事。“天籁堂”施工即将上梁,香山匠人提出,在中国上正厅正房的大梁是需要隆重的仪式的。而“天籁堂”作为园内体量最大、规制最高的建筑,应该举行“上梁仪式”。美方认为这非常能体现香山帮特色文化,欣然应允。在将大梁用红布包裹后,应匠人的要求,工作人员还去当地的唐人街寻来六枚“顺治通宝”铜钱将其压在梁上,以取“顺顺利利”之意。仪式当天,还邀请到了当地有名望的老先生前来主持、题字,更显隆重。
据介绍,美方十分看重“天籁堂”的建造。为了记录这场耗时122天的施工,美方放置了6台相机,共摄制了54000多张照片来进行记录。在流芳园长达十几年的建造过程中,也有不少美国志愿者前来协助。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已经坚持在园中做了十年的志愿者,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令人动容。
流芳园项目的一石一瓦都来自江南,园中的每一寸都是地道的“中国风情”。沈思娴说,流芳园不仅是一座来自东方的园林,它更是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苏州,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她也希望更多专业人士、更多苏州人能继续传播苏州园林文化,擦亮苏州园林这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