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7日),苏州召开全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五大中心建设暨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深入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苏州市副市长杨知评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苏州市商务局通报苏州全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情况,苏州海关、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介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惠企助企等工作举措,苏州各有关市(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交流发言。
自2006年12月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首个综合保税区以来,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共有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昆山、吴中、吴江、太仓港、常熟综合保税区7个综合保税区,张家港保税港区目前正在优化调整为综合保税区。
今年1到5月,7个综保区(除张家港保税港区外)实现进出口总额410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10.1%;综保区内现有活跃企业490家,其中生产型企业203家、物流型企业153家、贸易型企业93家。据初步统计,《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1条主要任务中,已有13条在苏州综保区落地。
截至目前,苏州特殊监管区域数量占全国比例为5.37%(综合保税区数量占比为6.31%),充分彰显苏州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去年,苏州全市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1159.25亿美元,占苏州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5.96%。苏州全市8个特殊监管区域的批准面积为23.7平方公里,实现了苏州全市1/3以上的进出口总额。
苏州全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五大中心”。
自2016年以来,园区、昆山、高新区、吴江、吴中、太仓港、常熟7个综合保税区、89家企业参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共开具专票金额257.68亿元,税额35.25亿元,打通了国内增值税“免抵退”链条,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竞争力。高新区综保区在苏州海关指导下,江苏省内首个综保区研发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基地揭牌。
张家港保税区在国内试点单位中率先上线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园区综保区积极打造保税检测集聚区和区内外联动平台。昆山综保区全面落实咖啡全产业链,口岸综合发展质效继续在全国汽车口岸中保持领先。
杨知评在讲话中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政策、监管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快推动综保区转型升级。要紧密配合协同联动,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招商引资等,进一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苏州对外贸易中的排头兵、桥头堡作用。
推进会上,现场考察高新区综保区苏州捷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高新区综保区创新中心展厅。(苏报融媒记者 小圆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