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智
今年以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荧屏上接连推出了一批以红色题材为背景的影视精品佳作,不管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叛逆者》,还是电影《1921》《革命者》,都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点赞热议,成为了收视和口碑双赢的“流行大剧”“必看电影”,掀起了一股红色追剧热潮。
历史真实是底线。宝贵的革命历史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英雄儿女》《红岩》到《地雷战》《地道战》,再到《大决战》《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一大批优秀红色影视作品构成了中国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陪伴着一代代人走过青春岁月,留下深刻印迹。这些优秀红色影视作品有的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原型,有的虽出于艺术虚构,但也依托一定的历史背景。历史真实是红色影视作品经典不衰的秘诀。反观个别“神剧”“雷剧”,打着革命历史题材的幌子,调侃历史、胡编乱造而饱受诟病。今年的这些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坚持在把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演绎,得到了广大学者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情感共鸣是关键。好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引起观众共鸣共情,人们欣赏和评价一部影视作品时,不仅会看“真实不真实”,还要看“感人不感人”。以《觉醒年代》为例,它塑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阵营的多个历史人物,尤其是李大钊的刚毅质朴,陈独秀的激情正直,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随着该剧的热播,“仲甫先生”“守常先生”等名字时常出现在大家的热聊圈里。这部剧中的主角没有以往影视剧主角惯有的光环,而是带领观众一起感受从迷茫、挣扎到坚定信仰、理想的过程,让观众在主角的磨砺和成长中,理解当年革命道路的坎坷和革命志士的精神。因为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才显得更加伟大。他们让大家深刻明白,成功的道路从来就没有上天指引,都是这样带着泪、带着血,甚至带着无畏和牺牲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情感上的共鸣,拉近了革命历史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给人以思想启迪,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感染力。
艺术表达是砝码。红色历史内容丰富,蕴藏着无限的创作可能,如何以艺术手法勾连历史碎片、讲好红色故事,对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1921》,该片讲述了1921年7月,首批中国共产党人汇聚上海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故事。影片注重从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到个体话语的个性化表达的变化,将恢弘的故事在短短2个小时内尽数呈现。该片上映3日票房累计2.5亿元,接连3天问鼎单日票房冠军。还有一些作品在艺术和表演上追求运用“青春化”表达,突破了主旋律影视剧的固有面貌,让历史叙事保持活跃生命力,戳中了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主旋律作品的“自来水”,为作品“破圈”增加了砝码。
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是记录国家复兴的鲜活影像,期待着这样的好剧越来越多,成为源头活水,感召着国人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怀揣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