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支防汛抢险队伍保持临战状态,落实24小时紧急值守备勤;172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做好应急预案制定、隐患排查等工作;2142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党员突击队”,奔赴受影响较大的地区……
汛情就是命令。几天来,昆山市把防汛抗台作为汛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在风雨同舟中践初心,在防汛抗台中担使命,以临战状态筑起“红色堤坝”,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书记市长带队,全面吹响防汛“集结号”
昆山第一时间组织召开防汛防台工作会议,对做好台风“烟花”防范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今年第6号台风防御工作的通知》,层层压实防汛责任。截至7月28日,先后召开防汛会商讨会、调度会12次,分析研判雨情水情,协调安排相关工作。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亲自挂帅开展巡河和防汛工作检查,督促做好河道疏浚、堤坝加固等工作。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丽艳带队督查轨交S1线防汛防台落实情况以及积水易涝点整治情况,现场指挥台风防御工作。
应急保障充分齐全,昆山市300余支各类防汛抢险队伍保持临战状态,落实24小时紧急值守备勤,畅通应急信息反馈渠道。昆山市、镇两级防汛物资仓库共储备草包15万余只,应急抢险救灾物资2875余件,各类机动泵1400余台套,大流量排水车7辆,应急发电机组156台,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党员先锋冲在前,全力筑起防汛“安全网”
面对严峻汛情,昆山各级党组织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抗洪一线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红色堤坝”,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机关党组织冲锋一线,昆山水务部门党组织成立6个专家指导组下沉区镇,对昆山市95个联圩全覆盖抽查检查,畅通河道行洪,临时开坝58处。应急管理部门党组织成立8个应急突击小分队,开展防汛抗台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巡查,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56处。交通运输部门党组织发挥“赤橙守护”等行动支部力量,处置国省干线框架道路积水点90处,清理道路障碍物35处。
基层党组织投身一线。村(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红管先锋”作用,深入楼栋、村组,对小区进行全方位巡逻,排查隐患,动员有隐患的老旧小区群众转移安置。开展防汛知识普及活动,把汛情预警通知到每家每户,引导群众做好抗灾避险自救工作。
“两新”组织党组织挺立一线。昆山全市172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迅速响应,做好应急预案制定、隐患排查、物资保供等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及防台防汛等安全防范管控措施23条。加强危化品储存安全管理和用电设施检查维护,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做到责任到位、巡查到位、措施到位、隐患即查即改到位。
干群协同作战,坚决打赢防汛“攻坚战”
昆山全市党员群众发挥持续作战精神,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做到哪里在抢险、哪里就有党旗飘扬。突击队员坚守前沿。昆山市2142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党员突击队”,奔赴受影响较大的昆南地区防汛救灾。处置积水点81处、险情408处;拆除或加固广告牌694个;堤防巡查里程2199公里,堤防加高加固503米;转移人员21122人。企业党员争做奉献。
针对近期河南郑州灾情,昆山东利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昆山汽车流通行业商会、昆山利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自发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捐物等活动,积极动员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为防洪救灾贡献力量,彰显“两新”组织的“红色”担当。
干群一心协同作战。通过发出倡议书、招募志愿者、举办主题党日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投入防汛抗台工作。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群防群控,对屋顶太阳能、车库、配电房等逐一检查,对小区雨水管网、易积涝点进行细致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枝进行修剪,切实织密织牢防护网。(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通讯员 陈媛旎 昆山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