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批季节性水果迎来上市旺季,市民们想在“家门口”就买到地产新鲜瓜果,果农们想安心合法地设摊、不再打“游击”。于是,农特产品临时销售点就成为城市里当季的一道风景。
然而,为买卖双方行方便的同时,这些摊点也不能给环境秩序“添堵”,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如何把握三方面的平衡,就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道必考题。
设置疏导点给果农和顾客带来不少便利
昨天(8月10日)上午10点,记者由临顿路经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转入白塔西路,没走几十米,“太湖飘香季,服务一方甜”的苏州自产自销农特产品疏导点的标语便映入眼帘。深绿色的标语围成一个开放式的疏导点,莲花莲蓬、蜜桃、香瓜、葡萄……一筐筐时令水果整齐划一排出来十多米。
“都是现摘的,颗颗爆汁……”来自东山的果农沈阿婆正热情地向驻足挑选的市民推荐自家产的李子。她说,过去每到夏季,她总会挑着时令瓜果,从东山镇来市区沿街售卖,“一天走下来,身体吃不消。有了这个销售点,我就不用挑着担子东奔西走了。”
来自金庭镇的果农王师傅告诉记者,入夏以来,他每天都在凌晨四五点钟起来采摘水果,坐车来到这里占位售卖。住在附近的张女士也表示,自己和几个邻居是这里的常客。她说:“这些摊点收拾得清爽,天天还都能吃到不同种类的地产果品,只要买菜经过时挑点拎回家就行,设置疏导点确实给大伙儿添了不少方便。”
姑苏区干将西路等不少人流量均衡的区域,疏导点有序开放,摊主各就各位,能自觉遵守秩序和环境整洁。
当天下午,记者也走访了市区范围内的多个疏导点,看到各个点位卫生情况良好,且生活垃圾也能做到分类投放,等待统一收运。
“越界”让行人和“守规矩”摊主不乐意
然而,在采访中,也有市民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困扰。在白塔西路上班的胡女士说:“疏导点都划好了专门的位置,可有些摊主会摆在外面,有时扎堆买东西的人多,就会堵了人行道。”记者在现场看到,疏导点内部虽然还有空位,但有农户“越界”摆出了道。
白塔西路一处疏导点,“疏导亭”内还有空位,但仍有农户“越界”摆出道。
记者走访了吴中区、工业园区等区域的多个疏导点,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发现疏导点有摊主占道经营的现象。据了解,其中一些疏导点因此已被撤除。而在姑苏区干将西路、三香路等人流量比较均衡的区域,疏导点依然有序开放,摊主各就各位,均能自觉遵守秩序和环境整洁。
果农王师傅说,有些地段生意好,想来“占地”做生意的人就越来越多。对于“越界”摆摊的问题,现场一位摊主解释:“疏导点棚内温度高,摆在外头风凉一些。”对此,“规规矩矩”在划定范围内摆摊的摊主有些不乐意:“在外头摆摊的同行,挡住了我们这些在疏导点内的经营户,生意都被他们抢走了。你看咱们几家卖的东西品种差不多,要‘抢’客人,那就一块儿搬出来,还要这个疏导点干嘛?”
动态优化让疏导点和“洁净美”和谐共生
随着夏季农特产品大量上市,临时摊贩的管理工作确实成为了一大管理难题。要让这些疏导点和城市的“洁净美”和谐共生,其管理的难度自然更大。
记者从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及属地街道等了解到,为了缓解兜售农特产品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市容环境等现象,从去年5月开始,各地城管部门就探索在不影响交通和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及环境卫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统筹设置了一批疏导点,用于农特产品临时销售。
为了做好管理,各区域纷纷为这些疏导点定了“规矩”。比如,疏导点主要销售范围为苏州本地种植的水果等;仅对肩担挑筐等少量经营的农户开放,需要一一进行登记后方可进入;明确环境卫生责任人,垃圾分类投放,定时定点收运;实行专人管理制,严格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制度,保持经营场所的干净整洁,不得随意张挂、乱拉乱接和乱停车辆,不得噪音扰民,做到人走场清等。各地的疏导点设置以来,受到了苏州本地果农及居民群众的欢迎。
记者从姑苏区城管部门了解到,各疏导点附近每天有城管队员、网格员专门巡查管理。在日常路面巡查过程中,他们也发现存在点位利用率不均衡导致有农户不规范经营等状况。为此,姑苏区各综合执法大队也加强了对农特产品临时销售点的管理,并制定管理规定,将对拒不服从管理的摊点取消经营资格。在规范整治的基础上,城管部门、街道也依托巡查到的实际情况,动态对疏导点进行点位优化。比如,将万达广场小广场等使用效率不高或者反复出现不规范问题的点位撤除,为一些需求量较大的疏导点进一步创造条件,从而真正实现农民增收、满足市民需求、规范市容管理三方共赢的局面。(苏报融媒记者 肖辛 见习记者 刘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