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句“迪士尼太远,去苏州乐园”总能让苏州人会心一笑,狮子山脚下那块土地有着太多苏州人的童年记忆。如今,在狮子山的见证下,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苏州博物馆西馆即将于9月底试运行,去承载和传播那份苏州独有的文化记忆。
西馆是苏博人眼中的“十个盒子”,设计师特意用色调向贝聿铭致敬
8月1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狮子山脚下的施工现场,瞬间懂得了为什么西馆是苏博人眼中的“十个盒子”。蓝天白云下,一个个接近正方体形状的建筑呈现在眼前,搭配得错落有致,建筑线条流畅且十分具有设计感。葡萄牙灰石材的外立面低调内敛,玻璃廊道“穿针引线”般连接起整个建筑,看着苏州博物馆西馆,你会感觉这个建筑是和苏州博物馆遥相呼应的。
建筑大师贝聿铭从苏州走向世界,每当有人问起,他总是自豪地告诉别人:他来自中国苏州。2017年,苏州美术馆和苏州市名人馆特别举办贝聿铭文献展,展出了2004年贝聿铭写给吴良镛院士的信。这封信被他本人视为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宣言”,在信中,贝聿铭表示:“苏州古城人文历史悠久,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处古城之中,将是展现苏州人文历史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使建筑与周边之古城风貌协调?如何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与2500年的文明结合?这些都是我考虑得最多的问题,这不仅事关苏州,且对中国建筑发展有现实意义。”在信中,贝聿铭还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首先协调……第二创新和发展……第三因地制宜……以上三点是我对于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一些看法。我希望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能走一条真正的‘中、苏、新’之路,三者缺一不可。”恰如贝聿铭所愿,建成后的苏州博物馆吸引五湖四海的观众慕名前来参观,更是深受苏州市民的喜爱,早已成为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如今,苏州博物馆西馆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GMP在全球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颇有建树,国家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巴西利亚国家体育场、苏州第二图书馆等均为其代表作。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设计传承了GMP团队持久、简约、实用的现代设计理念。建筑外立面和内部墙体均选用葡萄牙灰石材,自然独特的纹理,扎实稳定的材质,使得场馆气韵十足。苏州博物馆事业发展部主任杨艺表示,“十个盒子”建筑单体的组合与玻璃廊道交错,与苏州水陆并行的街巷、江南错落有致的民居不谋而合。而设计师特意选用的建筑外立面色调轻奢有度,正是想与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同时也向贝聿铭这位建筑大师致敬。
苏式审美引领内部装饰和展陈,从每一处细节做起只为呈现江南风范
走进苏州博物馆西馆施工现场,虽然公共空间的装修仍在进行中,但各项工程有序推进,种种巧思初见雏形。小桥流水滋养出的江南文化、现代装饰追求的简洁明快、传统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城市公共空间所需的通透明亮,文物陈列展示该有的藏露得宜……在这里,你都能一一感受到。
其实,苏州博物馆西馆当下所呈现和传递的和谐美感,在此前也曾经历过碰撞、对话和交融。在最初的阶段,设计团队和苏州博物馆团队就传统与现代如何交相辉映、人文关怀与文物保护的张力如何协调,都曾有充满火花的深入交流。“为了保持建筑结构的完整表达,设计师主张室内少用装饰品与隔断,保留一览无余的空间视野,但这其实与我们所习惯的苏式审美有一定的分歧。”苏州博物馆工程设备部主任王建介绍说,“在反复沟通后,我们保留了大厅的开阔风格,但在其他展示空间布置了艺术装置。”于是,我们可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展厅内看到经过特殊处理的一株紫藤,看到太湖石形状的镂空隔断……江南文化的风雅和风范得以进一步呈现。在展厅地面设计方面,原有设计考虑视觉效果和消防需求,计划铺设瓷砖。苏州博物馆团队为了保障观众参观的质感,建议改为铺设防火复合木地板。最终,设计团队也接受了苏州博物馆团队的建议。“这其实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消防设计工作量,但为了观众有更好的体验,我们认为还是值得的。”王建表示。
当然,设计团队也有属于他们的坚持,而这份坚持同样得到了苏州博物馆团队的支持和赞许。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外立面采用的是葡萄牙灰石材,这种石材随着打磨的次数增加,颜色的深浅也逐步发生变化。站在一处玻璃廊道上,王建指着其中的墙面和地面说,这里同样也采用了葡萄牙灰石材,只是打磨的次数和外立面加以区别,让整个苏州博物馆西馆的风格更加趋于统一。站在廊道上,透过玻璃,一侧可以看见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外墙,一侧可以看见远处的狮子山,令人心旷神怡。王建表示,当时他们原本建议此处的墙面和地面使用金山石,而如今从效果来看,的确是葡萄牙灰石材的效果更甚一筹。无数次的探讨和修改中,折射出的这份坚持和彼此尊重,与苏州博物馆西馆多元包容的建设风格产生了共振,它们融入到建筑中,期待经受观众和时间的考验。
地铁口与西馆地下庭院连通,展陈文物已打包将于9月初进馆
作为苏州乐园原址上新生的文化地标建筑,苏州博物馆西馆始终被寄予着期望。
2018年3月正式开工、2019年3月基坑完成、6月底板浇筑、10月建筑出地面……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每一步建设进程都牵动着苏州市民的心。如今,3年多过去了,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即将在9月底揭开面纱。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建设进程中,前期规划科学,中期稳步推进。然而暑期高温天气对施工时间的影响,苏州复杂的水文地质状况对库房恒湿建设的干扰,都在工程接近尾声时给施工增加了难度。此外,为了让“十个盒子”好看又好用,方方面面对场馆的功能、定位和如何保障文物安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详细的要求。尽管如此,所有参与到苏州博物馆西馆建设的人们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和诚意,期待给世人一个带着惊喜而来的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仅展陈面积就是苏州博物馆的4倍。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馆在呈现姑苏文史、传承江南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开拓视野,引进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展览,并立足自身研究力量策划原创系列展览,力求在新的平台上为观众擘画世界通史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崭新图景。苏州博物馆西馆将推出苏州地区首个通史陈列,用1200件套文物讲述苏州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一万多年的发展历程。苏州工艺展览陈列工艺民俗文物1000件套,回顾“百工之城”苏州自宋元直至当下手工业发展的脉络。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博物馆西馆国际合作展厅开幕展将陈列大英博物馆文物218件套,这是大英博物馆该序列展品首次在亚洲集中展示。目前,苏州博物馆西馆展览文物已分批打包出库,将于9月初进驻西馆。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苏州博物馆西馆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其中还特意设计了4座地下庭院,地铁口可以与地下庭院相连通,为观众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方便。借助全新场馆平台,苏州博物馆将秉持着“立江南,观世界”的办馆思路,致力于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创设计、观众服务等领域全方位接轨国际一流博物馆,力争打造全新“吸睛点”和“打卡地”的同时,建设成为代表江南文化特色与风格的,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一流综合性博物馆。(苏报融媒记者 梅蕾/文 倪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