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美丽菜园”,不仅成了农民自给自足的主阵地,还成了苏州整个百万亩大菜园的后援军。
房前屋后无闲地,家家户户种果蔬。没错,这就是走进当下苏州乡村(自然村)最常见的场景,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其实,苏州农民善于搞多种经营“七种、八养、九行当”,是早就出了名的。农户们充分利用农家小院周边的零星地、边角地,种种养养,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能够增加家庭收入,自然乐在其中。
别小看农家小院的样貌,它们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对“美丽乡村”的一种认识。当代乡村已不仅被认为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兼具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保护乡愁乡土的文化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功能、稳定城乡关系的社会功能以及满足诗意栖居的生活功能等多重功能和价值。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州就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在空间形态上城乡有别,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区;而在社会形态上,实现城乡一体,使广大农村既能保持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鱼米之乡的特色,又能享受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文明。基于此,让农家小院留住“烟火气”,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留住“乡愁”,为美丽乡村加分。
城里城外一个样,更应当体现在人居环境上、公共服务上,而农家小院就该留住“烟火气”。
近年来,苏州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康居村”为抓手,清理环境“脏乱差”,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结合本土文化,做出乡村特色“美”。仅2019年就投入1.45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截至2020年,持续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和被撤并镇整治提升,有45个村庄被命名为省特色田园乡村,累计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2669个,在全省率先全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与此同时,苏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丽菜园”建设,挖掘潜力,鼓励、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创建一批“巾帼菜园”“智慧菜园”“邻里菜园”“共享菜园”。目前,全市共创建“美丽菜园”近8万个、各级示范村105个,覆盖行政村近600个、农户近9万户。一方面,全市乡村的村庄面貌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顺应了农民的需求和愿望,蔬菜绿色生产和自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由一个个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零星地、边角地组成的“美丽菜园”,不仅成了农民自给自足的主阵地,还成了苏州整个百万亩大菜园的后援军。去年,苏州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00.53万亩,超额完成省相关考核要求,农家“美丽菜园”的创建功不可没。(苏报评论员 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