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领科海外教育学校高二学生杨子浩,研发出一款摩尔质量计算器软件(简称:摩尔质量计算器),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杨子浩告诉记者,他喜欢化学,但发现人工计算化学分子式摩尔质量很费时间,现在通过他的摩尔质量计算器软件可以实现自动生成的效果,操作简便,数据精准。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杨子浩是一名标准的“理工男”,是苏州领科的编程兼化学社团社长,平时话语不多,但是一谈到他喜欢的学科就滔滔不绝。他曾获得过英国中级数学竞赛金奖、加拿大初级化学奥赛全国银奖、澳大利亚数学竞赛银奖等奖项。
谈到他的编程故事,杨子浩说,平时的化学课后作业中有很多需要去计算分子式摩尔质量的题目,要列算式,有的化学反应式还比较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他就向学校科创中心的编程老师叶志鹏请教,看看是否可以通过计算机寻求更加简便的算法,能让计算变得简便,自动化一些。叶老师鼓励杨子浩尝试用社团课学的编程技能去编写一个化学专业软件。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每一行代码,都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于是这对有意思的师生就开启了“编程之旅”,学生杨子浩负责编程,老师叶志鹏负责找Bug(漏洞),苦战两周,找出十多个Bug,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摩尔质量计算器终于诞生了。
杨子浩说,编写这款新软件很不容易,虽然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元素只有118个,但是排列组合起来的化学分子式有几百万种,编程时不可能把每个化学分子式对应的摩尔质量全部输入到计算机里面,需要通过人工智能中字符串模式匹配的算法来解析对应的化学分子式字符串。关于Bug也让人头疼,刚开始编程时没有想到,有的化学表达式是带括号的,后来运用社团课学过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知识,分类讨论,Bug问题迎刃而解。
叶志鹏老师说,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多为公司获得,一名中学生得到这样的成绩非常少见,杨子浩同学有韧劲,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没有使他放弃,编程过程更进一步提升了他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苏州工业园区领科海外教育学校副校长叶璐告诉记者,杨子浩同学的化学编程项目,运用到了化学、计算机和数学知识。目前学校的科创中心正在设计更为广泛的融合课程,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艺术与设计等学科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自己想要完成的设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PBL(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