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入学的苏大新生度过了一个超长“暑假”——21级新生要等到10月9日、10日才来校报到。漫长的数月间,不少新生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当地的抗疫工作,以志愿者的身份,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联系到三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的新生,请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假期抗疫故事。
在社区,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陈婧是南京人,苏州大学21级工商管理类新生,住在江宁区秣陵街道。8月中旬,她在江宁区秣陵街道连续做了20天的志愿者,每天工作七小时以上,主要负责办理老年人纸质健康码、离宁居住证明、解答申请黄码转绿码的咨询和第二针疫苗的预约登记和相关凭证的发放等工作。
“做志愿者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有一个‘为居民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的宗旨。” 陈婧介绍道,因为小区封锁,所以需要居民出示健康码出入小区、去菜场或者银行,所以人人都需要有健康码。没有手机的或者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就需要为他们办理纸质健康码。“有一天,有一个90多岁的老婆婆过来我们社区办理纸质的健康码。我们小区很大,分好几期,老婆婆住在五期,按规定需要去东南社区去办理。但是因为小区封闭管理,近路被封了,去东南社区要绕路,步行大约要十多分钟才能到。我们社区考虑到老婆婆的实际情况,二话不说,让她就近在我们下墟社区办理了健康码,让老婆婆省心省力。这使她非常高兴。我看到她从焦虑急切变得安心平静,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很高兴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帮助到一些因疫情而受阻的人们。” 陈婧说道。
全家三个志愿者,三个工作点
“这个假期扬州出现了严重的疫情,看到疫情通报之后,我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我想去做抗疫志愿者。”苏州大学21级金融学(中外合办)新生朱晋弘说道。他的父母欣然同意,一家三口都主动报名加入抗疫志愿者行列,父母分派去不同的扬州返宝(宝应)核酸检测点,朱晋弘则在自家小区里担任引导员,负责社区内居民,特别是年长居民的核酸采集、疫苗接种、出入宝应县等事项的引导、登记工作。一家三口都去做志愿者,工作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连吃饭都往往各自在岗位上以盒饭解决。
“我是引导员,工作时间不固定,有需要就叫我去,有时候干半天,有时候干全天。我主要服务老年人,有些老年人习惯早起,所以我最长的一次工作从早上4:30做到晚上5:30。工作内容涉及很多烦琐细碎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朱晋弘说。有一次,一个阿姨满脸焦虑地来办理孩子返京入学所需要的手续,十分担心来不及赶上入学。朱晋弘向她详细地介绍了整个流程,向她讲解了去哪里办理、需要有什么手续、带好什么样的相关证明,说得明明白白的。最后阿姨很顺利地办好了手续。“这是我第一次完成这么专业性强的工作。顺利地帮到了那个阿姨,没耽误她孩子学业,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高温中,整个社会拧成一股绳
苏州大学21级工商管理类新生王静妍,家住福建省泉州市,因为家乡突然出现疫情,再一次收到了自己要暂缓开学的通知。在了解到学院里其他同学的抗疫故事后,9月15日,她申请加入了晋江志愿者预备队,9月23日、24日两天,前往晋江市祖昌体育馆协助维护核酸检测秩序。
福建天气十分闷热,虽然晚上6点才开始工作,但是气温一直是30多摄氏度的高温。那两天还时不时下雨,穿上一次性的雨衣感觉更加闷热。加上整晚都要走动,维持现场秩序,在体力和耐力上对王静妍来说,都是挑战。核酸检测的现场人山人海,队伍排得很长。但是在众多志愿者的努力下,现场秩序井然,“整个晚上,我们志愿者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功做到人人间隔一米,没有拥挤杂乱的现象。”王静妍说。“我看到这么多志愿者冒着高温,整晚都认真负责地工作着;医护人员更辛苦,穿着隔离防护服,从头到尾都没有休息过,甚至没喝一口水;现场市民们绝大多数也都很配合,就觉得晋江整个社会都拧成了一股绳,现场那种众志成城又很有爱的气氛让我很受感动。晋江现在已经连续5天零增长了,这是全社会齐心协力才实现的。在第一线参与抗疫,我觉得这种有意义的事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做的。”
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中的苏大新生们在开学前的这段时光里,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奔赴抗疫前线,奋斗在家乡的抗疫岗位上。期待十月报到日,这批勇于担当的青年会聚苏州,在苏大校园里学习成长,不负韶华,将来定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