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产品广泛应用的当下,青少年如何健康使用互联网防沉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法首次为“网络保护”设置专门章节,详细规定了未满16周岁不得开设网络直播、每日22时后至次日8时未成年人不得玩网络游戏等。目前,不少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正加快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也有用户发现,一些互联网公司在青少年模式下的呈现内容、解锁机制等方面的表现仍有不足。为进一步加大青少年保护力度,短视频平台抖音推出平台史上最严格的青少年保护措施,即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最近,随着平台举措升级,抖音还宣布推出《DOU来找bug的活动》,希望听取社会各界关于进入流程、破解等方面的漏洞建议和反馈,不断改善产品功能。这一做法一方面意味着未成年在使用短视频时将获得更多保护,一方面也体现出平台方在落实社会责任上的诚意。
近年来,未成年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并投入巨款充值玩网络游戏、给主播“打赏”等现象屡见不鲜。有教育人士指出,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甚至已成为亲子矛盾、师生矛盾、家校矛盾的集中点。对此,业界认为,互联网企业在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起着大作用。2019年起,各大主流平台均推出青少年模式。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将进行弹窗提示,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或者可以在“我的”或者“个人中心”等相关页面的设置栏中找到“青少年模式”,点击启动并设置密码,即可进入“青少年模式”界面。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和服务功能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
尽管面对问题有了解决办法,但是现实中却发现,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仍旧管控无效,用户轻而易举就可以绕过管控。另外,经过调研测评可以发现,一些平台现有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吸引力不强,存在内容重复度高、可看性弱,难以激发青少年兴趣、引导其成长的问题。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网络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存在的这些漏洞,折射出相关互联网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直言,当下部分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像是被逼“交作业”,少有创意和诚意。
实际上,为确保未成年能够安全、健康使用网络,一些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实践更为有效的办法。作为短视频行业龙头企业,抖音青少年模式自2018年以来不断尝试优化升级。从最初的时间锁功能,限定用户单日累计使用时长,到过滤不一定适宜青少年浏览的内容,再到推荐首页只能浏览精选出的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青少年模式、亲子平台、客服专线、家长手册等一系列未成年保护措施,在多次更新迭代中逐渐成熟、完善。为了让青少年能够喜欢上青少年模式,在使用上有更好的体验,抖音还准备了精彩的内容,比如新奇有趣的科普实验、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全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历史知识讲解等。希望这些内容能激发起孩子们对某个领域的兴趣,看视频的时候也有所学、有所收获。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青少年模式的推出,对企业来说,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需要增加运营成本。如果严格设置这一模式,意味着平台流量受到影响,可能直接影响平台获利。这也是为何一些互联网企业迫于外在压力提供青少年模式,然而却会有意无意地不强制执行,让未成年用户“钻空子”的原因。
对于抖音来说,推出更为严格的青少年模式,客观上势必会对自身数据、流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角度衡量,抖音明确了平台的责任和价值观:“看的不是眼下,更不是小账,是未来,是大账。”这一做法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未成年人保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多方协同共治。很高兴看到抖音在青少年模式建设上的持续投入和努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短视频行业起到示范作用。希望抖音能继续不断完善青少年模式的产品功能,提升青少年内容池的丰富度,也希望抖音的责任先行能够带动整个行业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全社会形成合力,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抖音诚意邀请用户来找bug,足以体现出平台对升级青少年模式的信心。这样的信心无疑来自于两点: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哪怕在新产品推出时有所不足,但也能在社会的善意关注下,继续弥补漏洞,继续提升;相信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意愿是一致的,都会一起来推出措施,都会行动起来,共同切实保护青少年的成长。
无论是青少年、家长还是网络平台,面对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形成合力,不断尝试解锁新办法。诸如抖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的率先尝试,为引导青少年群体安全、健康进行互联网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专家指出,青少年模式的第一阶段是从无到有,第二阶段则应是从有到优。在脱离了之前单纯的“防范”与“限制”之后,“引领”与“共同成长”则应成为社会各界保护青少年健康使用互联网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