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烟花”“灿都”等台风相继来袭,考验苏州防汛能力。与以往防汛指挥状况不同,今年苏州水务实现了一屏全览水雨情信息,高效决策的信息化模式。原来这是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与市水务局合作的“智水苏州”项目。今天(10月13日)下午,“5G+AICDE技术在智慧水利中的应用”座谈会在苏州市水务局召开,以进一步推动“智水苏州”项目二期工作。
AICDE是指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2019年国家水利部印发《加快推进智慧水利的指导意见》,2020年3月启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苏州被列为8个试点城市之一。为提升苏州精准治水能力,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基于移动5G网络,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承建“智水苏州”项目。座谈会上,负责“智水苏州”项目的苏州移动高级项目经理邹寅伟介绍,2021年2月项目一期开启试运行,包含防汛排涝、生态河湖监管和城市供排水业务三大应用体系,可实现治水感知全天候、业务全覆盖、监控全过程,目前已成水务监管的“智慧大脑”。
邹寅伟说,苏州市部分水位站、雨量站附近已配备水利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神经末梢”可实时通过5G网络采集、传输水量数据到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位于指挥中心的苏州水利水务物联网管控平台,记者看到大屏左边实时显示苏州未来3小时的雨量数据,右边则显示全市水位站和闸站的水位等信息。邹寅伟介绍,目前苏州移动在全市60个水位站、31个雨量站、24个主要闸站部署传感监控设备。全市水利水务物联网管控平台连接了苏州城区主次干道上近500路视频及防汛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充分利用移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将结果可视化。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田晨说,以往水务信息都是各部门、区域享有,呈相互独立、分散状态,信息收集和历史数据对比都靠人工。“之前汛期都靠打电话问降雨情况,现在不用那么麻烦了。”田晨说,有了“智水苏州”平台后,水雨情信息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研判效率和反应速度。
座谈会还介绍,在监管河道生态环境方面,苏州市部分河道部署了220路高清视频监控,将河道视频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水利水务物联网平台,可24小时监控、提醒。“智水苏州”项目还对全市22座主要水厂进出口水质、水量、压力监测数据;对93座污水厂进出口水质、水量监测数据全量采集,全面支撑苏州供排水业务的运行监管、调度指挥与科学决策。
接下来,苏州移动将持续把5G技术融入智慧水利建设中去,争取将“智水苏州”项目打造为国家智慧水利标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