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昆山市周市镇平庄村88岁的独居老人张伯欣家中,平庄村党总支副书记陈益带领工人前来在他家大门上装上了门磁。当老人听到网格员的网格手机在接到测试信号后发出“嘟”“嘟”的报警声时,好奇地问:“只要我一天没出门,这个‘警报’就会向你报警?”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满意地竖起大拇指。
这距离老人反映问题仅过去一周时间。就在前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气温骤降十几度,张伯欣对上门查看的陈益说:“年纪大了,万一倒在家里,外边都不知道。”老人随便说的一句话,却让陈益心头一紧,身兼村网格工作站站长的他马上思考解决办法,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这是陈益为张伯欣家装的第二个“警报”。2018年,张伯欣搬到昆山市周市镇平庄村更楼花苑小区时,正赶上平庄村被列入昆山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建设试点单位。过去,网格员主要靠人工巡查,但全村有1万多常住人口、500多家企业,加之每个网格员负责的工作及所属部门都不一样,网格站很难对社区情况做到及时掌握、统筹管理和有效处置。
成为试点后,平庄村网格站对网格员和事项进行一网统管,社区治理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在全村5.8平方公里辖区里,全覆盖的摄像头实现联网,重要节点装有感应设备,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还开发了专门的手机小程序,便于居民随时反映问题。
张伯欣家的第一套“警报”就是搬家那时装上的。当年,在对社区情况进行摸排时,陈益了解到,全村像张伯欣这样的独居老人有19人,这些老人由于年纪大,做饭后容易忘关燃气具,村里于是统一为这些老人都装上了燃气报警器,一旦燃气泄漏,警情上传网格手机同时,还通过全市统一的社情处置平台,汇集到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由专职社会管理部门处理。
“数字设备虽厉害,但必须精准覆盖到才行。平庄村网格站提出了为‘数字赋能’赋能的口号,就是要消灭死角,把数字设备的威力发展到最大。类似张伯欣老人反映的问题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陈益说。
本着好事做细的原则,平庄村正在对重点人群开展入户感知设备建设。数字赋能建设虽然还在路上,但对社会治理的推动却非常惊人。今年9月、10月,全村警情均为零。
“昆山以一个县级市的行政力量配置,要管理300多万辖区人口、100多万家市场主体,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数字赋能,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昆山市网格办负责人说,昆山启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建设3年来,报警同比下降38.06%、37.22%、22.30%。(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 通讯员 胡鹏 王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