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扫尾,自然是一个好消息,而在疫情防控上,也传来一个重磅好消息:记者日前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获悉,我国已有自主研发的新冠药物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正申请附条件上市。另有多个药物在国内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当前显示出积极疗效。
11月20日,央视《东方时空》聚焦抗新冠病毒药物,来自苏州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被点名。
“普克鲁胺”是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在巴西从2020年9月起相继开启了三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对男女轻中症非住院患者的住院保护率为92%,并将重症患者死亡风险降低78%。
目前,普克鲁胺正在美国、巴西、南非、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开展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的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同时也在美国、中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进行治疗重症新冠患者的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于今年10月1日在美国的临床中心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该临床试验结果预计2022年上半年披露。
“普克鲁胺”研发负责人马连东介绍,“普克鲁胺”可以通过抑制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两个重要蛋白质,一个叫ACE2,一个叫TMPRSS2,调节这两个蛋白质的水平,让它下降,从而阻止病毒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进行复制。此外,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分子风暴来降低死亡风险,这是最重要的两个机制,由自主研发和公司自己团队完成的。
开拓药业表示,作为小分子口服治疗创新药,“普克鲁胺”具有易于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以及成本控制、用药便捷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可及性。“普克鲁胺”产能今年可供应20万人次,2022年能供应至少5000万人次以上。
开拓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以雄激素受体(AR)靶向药物为核心,研发多通道产品组合,产品覆盖全球高发病率癌症及其它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和雄激素性脱发及痤疮等。同时,企业还布局了包含小分子创新药、大分子创新药及多种联合疗法的多元化产品管线,致力成为创新疗法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的领军企业。
公司于去年5月22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是苏州第15家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新闻多一点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特效药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展开。
VV116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的一种可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显示,VV116在体外对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和变异株,例如德尔塔病毒等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作用。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敬山研究员科研团队与合作科研机构通过在腺病毒小鼠模型上的试验发现,口服VV116可使病毒滴度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可以显著改善实验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一系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VV116的安全性较好且无遗传毒性。
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们正在研究另一种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FB2001,该药物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课题组负责人柳红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针对新冠病毒复制周期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靶标3CL蛋白水解酶进行创新药研究,FB2001就是他们从实验中发现的一个活性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酶的抑制活性,同时在新冠病毒中也有很好的抗病毒的效果。
据了解,针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已经在筛选体系的建设、虚拟筛选、高通量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以及后续小分子候选药物的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两个新药分别都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临床研究,我相信通过临床I期、II期、III期不断验证,如果能证实我们的药能很好地保护新冠病人的话,对全世界的新冠病人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
新冠特效药如能顺利上市,将会与已有的新冠疫苗友好互补,形成抗击新冠病毒的巨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