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也相互激荡。然而,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一直存在“反差”。当技术与文明交汇,如何借用互联网讲好新形势下的中国故事?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上内容建设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外嘉宾就如何提高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支招。
新时代、新技术、新环境,中国如何向世界阐释深厚的中华文明和多彩的中国故事,这也是互联网文明互动互联的重要任务。大变局下,中国故事也要积极“借网出海”,这对于世界全面了解中华文明,了解客观、全面的中国,必将大有裨益。
中国故事“借网出海”要先找到讲和听的“共鸣点”。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故事精彩,就不缺听众。若是讲故事的人会用听故事的语言、站在听众的立场讲故事,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互联网成为全球受众信息消费的主渠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国际舆论场发生着深刻变革。中国的国际传播更应该借助互联网,找到地球村网民的“共鸣点”,用多种形式在“人类进步” “和平发展” “公平正义”等方面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更能激发各国人民共鸣共情。
重视差异,架起国际传播的“桥”。中西方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长期存在。如何让我们的故事跨越差异?除了力求细分受众、共情同理,更要善用网络,善借载体。我们应用好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和短视频平台等,多站在西方的视角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美好的一面,让世界理解中国梦的真实和伟大,理解我们在全面小康路上的伟大壮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华民族在重启全球经济动能、恢复社会正常运转、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凝聚成为国际交流的公约数。架起一座座中国故事“借网出海”的桥,才能立体地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将信息传播的“新场域”转化为“主阵地”。与会嘉宾的这个观点,笔者觉得与“在网络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非常契合。互联网上有大批“网红”,他们借助平台,向国内受众展示了世界的精彩,在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样,我们也可以培养一些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洋网红”,通过他们把富有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故事展示给世界。用好这些“新场域”,中国故事“借网出海”自然就多了“主阵地”,能更好地直达受众内心深处。
当然,要在网络上讲好中国故事,须苦练内功,既要生动有力,更要突破“壁垒”,多用正面叙事体系,以独特的视角、客观的事实、富有穿透力的表达,突破西方设置的意识形态和信息传播双重壁垒,让国际舆论场出现更多公平、公正、客观、理性的声音,更好拉近世界和中国的距离,让中国故事真正成为世界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世界美好贡献更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