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舟
近日,北京冬奥会奖牌的相关细节,已经对外公布。奖牌:“同心圆”和“金镶玉”完美呼应。“同心”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可谓匠心独运。精心打磨的尊贵奖牌,向世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也让世界在“冰雪之约”中读懂中国。
在“冰雪聪明”中读懂智慧的中国。为了践行节俭、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采用手工绒线编结花束。“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是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1251束花束,累计花材共16731枝,每枝花材上有叶有花,均由纯手工编织。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非遗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是在创新中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冰强雪壮”中读懂拼搏的中国。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时,冬奥会所有小项中,中国约有1/3尚未开展。6年多的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中国目前有约480名运动员正向着冬奥赛场全力“冲刺”,实现了全项目训练备战。“冰强雪壮”,四个字读起来简单,背后却是千辛万难。河南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最初引进冰雪运动时,什么也没有。但在各方努力下,专业教练来了,越野滑道、旱地冰壶馆也建起来了。父母支持、学校付出、社会呵护,“折翼天使”借冰雪运动的舞台,从向着光、追逐光,直至成为光、散发光。
在“冰肌玉骨”中读懂绿色的中国。前不久,“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颇有绿意的口号刷遍全网。事实上,这是把“风力”转化成“电力”,满足北京和张家口地区冬奥场馆和生活用电需求。国家速滑馆采用科学设计,建成了全球最扁的椭圆锁网结构屋顶,减少玻璃幕墙面积4800平方米,大幅减少了钢材的使用;延庆冬奥村D6居住组团广泛采用了超低能耗技术;北京冬奥组委所在地,正是由首钢老工业区的工业遗存进行改造利用……我们不仅在赛场的建筑中尽量做到低碳,更是通过一场低碳的大型国际赛事,引领民众参加到低碳绿色行动中,从北京冬奥会中,我们也看到了低碳中国的生动缩影。
借助冬奥会,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述中国拼搏奋斗的故事,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就能让世界在“冰雪之约”中读懂中国。我们期待立春之际,中国以独特的东方风貌与内蕴吸引世界目光、感召世人;我们也相信,中国也必定以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