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永春
苏州的桥,每一座都有故事,其中包括草庵桥。在姑苏区彩香一村四区,还有居民能说出一些关于草庵桥的故事。这座桥,据说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且留有赵孟頫、文徵明等历代名人的印记,却在重建后丢了名字。对此,那些打小就在桥边生活的居民难以释怀,希望“草庵桥”能重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草庵桥”消失?
草庵桥在哪?在彩香一村四区,大多数年轻居民已说不上来,不过一些年长的居民,对草庵桥的记忆仍无比清晰,其中包括钱金娣。钱金娣今年93岁,祖上从无锡荡口迁居苏州“种客田”(租种别人家的农田),就把家安在了草庵桥边,也就是如今彩香一村四区所在的位置。
“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以前周边都是农田,北边有座青石桥,再过来是草庵桥,再往南是大安桥,现在青石桥和大安桥还在,就是草庵桥不见了。”说起家旁边的几座桥,钱金娣熟练得像是在说顺口溜。她说,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划归到了“虹桥大队”,那时的草庵桥还是一座石桥,桥面由三条石板组成。大约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草庵桥经过重建,桥面可行驶自行车。到2009年前后,又一次重建,桥可以通汽车了。可钱金娣发现,在她记忆中,桥从第一次重建起,“草庵桥”的名字就消失了,变成了如今的“同心桥”。
同心桥位于虹桥路,在彩香一村四区西侧,是连接彩香一村四区、五区以及海关小区等居民区的主要通道,桥面铺设沥青,桥栏为花岗石材质,桥栏中间有桥名“同心桥”,年款为“乙丑年夏月”(2009年夏)。
草庵桥重建之后变成了同心桥?钱金娣对此很肯定,她的侄孙钱忠军也愿到桥边进一步细说。
前后承续:先有草庵桥再有同心桥
钱忠军出生时,家就在草庵桥东堍南侧数十米处,上学后更是每日经过草庵桥。“桥两头有四根石柱,桥面是三条石板,被踩得就像有了包浆,一条石板上还有一道很明显的裂纹。桥栏上有桥名,就是‘草庵桥’。”在如今的同心桥边,钱忠军指出了当年草庵桥所处的位置,就在同心桥的北侧,曾一度紧贴着同心桥。
“大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会,草庵桥被船撞了,虽然还能走人,但已经损坏。后来就在桥的旁边又建了一座桥,新桥建好,拆了草庵桥,现在河里可能还有草庵桥的石构件。”由此,钱忠军认为同心桥与草庵桥有承续关系。
不过,钱忠军对草庵桥的来历,却并不熟悉。对此,姑苏区政协委员、苏州市地名咨询专家组成员夏冰经查询史料,确认草庵桥应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在明代《姑苏志》中,就有“草庵桥,雁荡村,有中峰草庵故名”的记载。夏冰说,雁荡村是草庵桥所在位置的旧地名,而“中峰草庵”是指元代高僧明本(号中峰)创建的幻住庵,而明本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的老师,当年幻住庵创建时,赵孟頫还前往帮忙,并亲笔题写匾额。正因幻住庵在佛教界和文化界都影响巨大,后世前往膜拜的名人不断,其中包括明代的文徵明,他还写下一首《游幻住庵》:“行行西郭两牛鸣,路转桥横得化城。深巷鸟啼山木暗,清溪日暖白烟生。兴怀往哲悲陈迹,每到空门损世情。坐恋蒲团留不得,碧云回首暮钟声。”诗中“路转桥横”所说的桥,就是草庵桥。
恢复桥名更益于传承保护江南文化
然而,在苏州市标准地名信息查询系统中,无论是如今彩香一村四区的“同心桥”,还是历史上的“草庵桥”,均查不到信息。对此,钱金娣等居民坚持认为,自己祖祖辈辈住在草庵桥边,对草庵桥有很深的情感,应当恢复草庵桥的桥名。
夏冰同样认为此事值得探讨。“姑苏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对辖区内的文物古迹要全力保护,对有历史文化意义和纪念意义的老地名,也要注意保护和传承。比如前两年河道清淤,政府部门再修大安桥,就得到了市民的认可,那也是对苏州桥文化的保护。”夏冰认为,若“草庵桥”桥名能得到恢复,对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利用江南文化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