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琳
昨天,由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指导,市慈善总会主办的“文明苏州向上向善”2022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举行,通过讲述慈善故事、表扬先进、现场捐赠、文艺表演等方式,全面展示2021年苏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成绩和苏州人的善行初心。晚会现场,来自全市14家爱心企业举牌捐赠款物5100万元。
“唯有爱心,让感动常在”“本该退休的年纪却依然坚守在特殊教育第一线,给陆老师点赞!”“希望我们的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晚会讲述的感人至深的一个个慈善故事,打动了在场观众,也感动了观看直播的网友,网友们向助学圆梦、关爱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困境儿童大病保险等8个慈善项目踊跃捐款。
过去一年,全市两级慈善总会共募集款物8.28亿元。其中,市慈善总会线上线下共募集款物2.54亿元;支出款物2.67亿元,精准实施慈善项目73个。其中,驰援河南紧急救助接收款物1280.42万元,已全部及时用于河南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2021年,市慈善总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心·向阳光
“哑父”50年守护折翼天使
“我们希望通过融合教育,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获得就业机会,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站在舞台中央,今年72岁的陆振华,聊起他的目标和梦想心潮澎湃。
为了实现“让特殊学生学会生存,让每个生命同样精彩”这一目标,陆振华50年如一日坚守在特教一线,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推动常熟市残障学生“随班混读”的融合教育,目前常熟市已建成136家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实现84所中小学融合教育全覆盖,特殊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陆振华主导的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哑父”。
“‘随班混读’,就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跟班就读。让每一个残疾儿童融入普通学校,不仅节约了教育资源,最重要的是他们越早融入,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我必须要把它坚持下去,我干不动了,还有其他志愿者,他们会继续做下去。”陆振华说,今年是他光荣在党50周年,“一个学生都不放弃”是他的初心和使命。
据不完全统计,50年里,陆振华帮助学生多达600余个,学习、工作、成家,只要能管的都管。他带领“小桔灯”送教志愿服务队,推动近100个教师志愿者深入到重残学生家庭,让孩子们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得益于“融合教育”,一批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跟班就读,学习了文化知识,掌握了一技之长,并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中包括东京残奥会女子乒乓球单打铜牌获得者谷晓丹,还有创办了自己的创意工作室并带动7位听障人士就业的崔益飞。
在苏州,有14余万残疾人,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慈善关注的重点人群。从2018年至今,市慈善总会与残联共同发起的亮居工程,已累计为319户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无障碍设施,改善他们的家居条件。
爱·护成长
让困境儿童共享阳光与温暖
“我们开心半个月前出院了,每周我们会去医院复查,现在嘴唇不紫了,慢慢能做点运动。真的很感谢大家,这一年很多人关心帮助我们,才能渡过这个难关。”在舞台上,开心爸爸手握话筒,几度哽咽。
过去一年,开心全家经历了从绝望到希望的跌宕起伏,真是刻骨铭心。原来,今年6岁的开心刚出生3个月时,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且单心室内脏反位,在先心病中属于罕见病例,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每次去医生那里,就给我们下病危通知书,医生说可能手术台都下不来。”开心爸爸说。
为了照顾开心和年幼的妹妹,妈妈全职在家。爸爸每月不足5000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五口人,还要负担开心的治疗费。面对动辄数十万的治疗费用和巨大的手术风险,三年前,夫妻俩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治疗。
虽然放弃了手术,但顽强的开心却一次次地挺过了难关,不断创造着奇迹。小姑娘的乐观坚强让一家人燃起了对抗病魔的希望,夫妻俩四处借钱凑了20万余元。就在去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得知了他们的情况,联合“情暖心窝”等多个慈善项目,合力救助开心一家。手术很成功,经过3个多月的恢复,开心长期缺氧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已经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一家人的日子终于有了希望。
2015年,金螳螂“情暖心窝”专项救助基金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设立“情暖心窝”慈善项目,用于对困难家庭患有先心病或重度听力障碍的少年儿童患者实施慈善救助。2020年起,该项目通过市慈善总会的平台,吸引了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6年来,该项目累计救助支出300万元,救助了100名来自全国的患儿,受助对象来自西藏、贵州、新疆、江苏等省份。
对于困境儿童的关爱,市慈善总会先后实施了助学圆梦、关爱困境儿童大病保险、关爱先心病儿童和人工耳蜗救助等多个项目,给困难家庭送去了希望。
同样,慈善组织助力外来务工子女获得良好教育的脚步从未停止。苏州高新区新浒学校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爱心企业连续多年为优秀学生提供助学金,市慈善总会为学校提供科普大屏及抗疫物资,苏州高新区慈善总会资助30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校长方国传坚持办学22年,历经四次变更校址,缺老师、缺资金都没有放弃。目前来自全国18个省和自治区的2000多名学生在这里共享优质教育。
2018年,刘双双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新浒学校任教,对于她来说,母校恩重如山。“同学们听说我来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当老师都不理解,(因为)工资低。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当年没有这个学校,我不可能去上大学,知道这里缺老师,我就来了。”刘双双说。
2021年,市慈善总会联合市科协、市教育局开展“慈善科普进校园”慈善项目,为24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捐赠科普大屏。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向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捐赠120万只口罩及10万元消毒用品。市慈善总会还与市律师协会合作开展“关爱外来务工者法律援助慈善项目”,保障困难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为快递员购买保险,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等多项举措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生活在苏州的幸福感。
善·行远方
爱心厨房里让患者吃到“家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陈霞,21年前,我在苏州重生,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站在舞台上,陈霞激动地说。如今她的身份已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
陈霞,大陆第一例接受来自台湾的骨髓成功配对者。2016年起,陈霞创办了爱心营养厨房,地点就在苏大附一院不远处,为血液病患者家属提供免费做饭场所,并为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入舱后的心理安抚等服务。
一个小厨房,温暖了患者和家属的心,来到这里的人,感受到浓浓的家的味道。“爱心营养厨房”每天的支出包括房租、水电、燃气、油、蔬菜等,都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慈善基金支持。
同时,陈霞爱心基金会还在全国建立了43家爱心站,通过名医讲堂、营养课堂等等,为全国数十万血液病病人提供帮助。
在对抗病魔的路上,还有一群了不起的造血干细胞捐赠者。今年1月11日,太仓第一人民医院的主管护士蒋珊珊向一位12岁女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2022年苏州第一位成功捐献的志愿者。截至目前,苏州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登记人数已经超过3万。三年来,市慈善总会联合市红十字会、太平洋财险,为196位捐献者购买意外和疾病保险。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是慈善的意义,也是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这份关爱如传递的火炬,温暖你我。“脑瘫博士”李麟青潜心研发无障碍地图软件,累计用户使用超1万人次,发起成立苏州市“小黄车”无障碍出行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人为无障碍出行助力。退休党员施宝常在太仓朱棣文小学门口当孩子们的安全卫士,协助交警管理交通,11年不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带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护校的队伍。铿锵玫瑰徐静霞多次参与国内大型灾难救援工作,在河南水灾中带领蓝天青年应急救援队参与卫辉群众的救援转移工作,成功转移受灾群众近200人。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有200多万名,他们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服务,既有理想信念,又有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2020年起,市慈善总会每年为慈善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让他们受到社会的尊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