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刘晓平
大年初一,“走大运·享非遗·向未来‘年在高新’——新年走大运·运河健步走”活动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大运河段、枫桥大运河段、狮山大运河段3地同时启动,参与人员在大运河畔走完2.022公里。悦享“年在高新”运河上的诗意江南非遗展同期开展,让大运河文化带“高新段”再添精彩。
3地同步开启“走大运”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初见成效
这是一次别有深意的健步行走活动。
“走大运”原是对美好生活期许的一项新年传统民俗活动。此次将“走大运”演化为领略大运河文化风光的健步走活动。活动在大运河浒墅关段设置主会场,在大运河枫桥段与大运河横塘段设置分会场。此外线上“走大运”活动同步开启,市民可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参与活动,还有机会获得特别礼物。
一路走来,沿线风光令人沉醉。据介绍,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总长20.5公里,流经通安镇、浒墅关经开区、枫桥街道、狮山横塘街道,目前已建设亲水步道18.4公里。大运河沿线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了钞关文化、蚕桑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米市文化、驿站文化、漕运文化等诸多传统文化,现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以及三里亭、十里亭、文昌阁、蚕桑学校、“夜袭浒墅关”纪念碑等历史遗迹。
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去年以来,高新区从规划到落实,成效初显。
高新区强化规划引领,制定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强化综合治理,加快运河两岸城市更新进度,同时,浒墅关古镇、陆家嘴项目、中软国际解放号项目、中检集团苏州检验协同创新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千年运河沿线焕发出蓬勃的时代活力。
留在苏州过“苏式年”
精彩活动尽展大运河特色文化魅力
留在苏州过春节,这个“苏式年”特殊又温情。
活动现场,一批留在苏州过春节的外籍友人代表、务工人员代表、大学生代表,作为特邀人员参与“走大运”活动。本次活动还设有“年在高新”运河上的诗意江南非遗展,参与活动人员在领略大运河苏州段的秀美与底蕴的同时,悦享高新区特色非遗文化。
生活在苏州,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真切触摸运河文化的魅力。
为弘扬运河文化,去年4月,首届高新区运河文化艺术节启动,重点围绕文艺创作、非遗保护、运河文学、艺术节庆、主题展览、体育健身、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开展八大主题共200余场系列活动。
与此同步,辖区各板块及相关单位精彩活动不断。去年4月21日,枫桥街道举办“讲好枫桥故事,打造江南文化名片”运河诗会,并启动“故事里的枫桥,声音里的运河”主题系列活动。4月26日,浒墅关经开区(镇)举办“百年圆梦·砥砺前行”浒墅关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以大运河为主题,创作大型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此外,高新区出版发行《湖山风雅颂》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组织创作运河主题民乐、苏绣、美术、摄影等艺术精品,展现高新区运河文化风采。
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发力
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高新段”
新春伊始,3地同步“走大运”只是一个开始。
新年新目标,高新区明确,将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高新区段建设走在前列、形成示范。
突出文脉传承,将加强运河沿线钞关文化、蚕桑文化等文化资源研究,收集整理运河高新区段的地图、商号、里弄、非遗、传统美食等文史资料,传承发展好运河文脉。同时,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推进运河沿线文昌阁、蚕种二分场、绿叶楼、西陵堂等历史文化点位修缮提升,加强苏绣、草席、玉雕、核雕等非遗项目的重点保护,设立非遗展示中心,促进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突出环境提升,将进一步提升运河景观风貌,推动大运河风景线建设,实施一批重点河段景观塑造工程,打造“工业段”“古镇段”“城市段”“文化段”四大主题风貌。结合市民游客休闲、旅游、健身等需求,集中力量打通新区污水厂段、胥涛路下穿工程段等“断点”。在高新区境内除部分工厂区外,沿运河形成连贯的景观步道。
突出文旅融合,将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构筑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空间,推出一批网红产品。带动全域旅游,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推出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的旅游精品线路。
“共迎新春佳节,共享‘高新’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为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高新段’而砥砺奋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