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横泾街道牢固树立干部能力在一线培养、实绩在一线考核、用人在一线选拔的鲜明导向,下沉防疫力量到一线锻炼干部,延伸考察触角到一线识别干部。
全面下沉 强化干部政治“体检”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横泾街道积极响应区级《关于发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参与社会和村(社区)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号召全街道机关干部到疫情一线主战场凝心聚力,共同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持续深化先锋“1+1+1”结对共建机制,横泾调动了机关党员干部资源。机关下属单位中层干部下沉一线,担任防疫行动支部书记、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等;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社区)43个网格支部、“笃学堂”阵地报到,主动承担起全员核酸检测、相关人员排查、自然村卡口查验、防疫知识宣传等任务,将防控措施精准落实到每户家庭、每位群众。
截至目前,横泾街道共下沉志愿者5300人次,加入村(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党员干部共365名,50多名党员干部担任核酸检测点和隔离点点位长,先后安全引导近200人进入隔离酒店集中管理。在防疫一线设置党员先锋岗75个,组建行动支部10余个,累计为群众提供核酸检测等服务超70万人次。
“疫”线“墩”苗 淬炼干部“过硬”本领
“年轻就要敢闯敢拼。”这是横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队员沈伟的口头禅。作为此次外派到隔离酒店点位年纪最小的成员,“00年”的他每日在点位上搬运物资、消杀、测温,保持超长待机状态,把自己变成一颗螺丝钉“钉”在岗位上。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去年横泾街道开展“强基赋能”工程,选育了一批优秀的“墩苗种子”。种树必培其根,墩苗不拔苗、催长不催熟,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一线培养历练,将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年轻干部的“练兵场”,强化年轻干部“磨炼”意识,真正把“疫”线当成“考场”,在“疫”线锤炼“实战”本领。
1998年出生的郭王聪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执法人员,也是街道外派防疫队伍中最年轻的党员。在白洋湾高速服务区的16天,除了每天紧张有序的防疫工作,他还要兼顾日常执法任务,抽空整理电子卷宗。“白天也懂夜的黑,是所有在一线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也是我成长和工作中必须要经受的考验。”
多方协同 精准绘制干部“画像”
中心工作在哪里,干部考察就延伸到哪里。横泾街道组织部门主动延伸干部考察工作触角,全方位了解党员干部的政治表现、担当精神、实战能力、工作业绩和群众口碑。
关心关爱在一线。街道蹲点负责人分组前往各点位,以关爱交流的形式,在“第一现场”检验干部工作成效,为干部加油鼓劲,帮志愿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协调安排人员轮休。
考察干部在一线。街道纪检、组织、宣传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小组,通过实地走访“看”表现、谈话调研“听”情况、多种渠道“问”口碑,“第一时间”了解干部现实表现情况。
识别党员在一线。横泾将党员在抗疫一线表现纳入记实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加大在防疫一线发现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疫情期间,街道各级党组织共收到5名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5人。
选树典型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横泾街道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挖掘总结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事迹,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报道。近期,街道通过“泾味稻”视频号发布《平凡英雄》、《奔赴》等多部抗疫微视频,在“稻香横泾”公众号开设“泾英谱”抗疫人物专栏,编选发布推文30余篇,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挺身而出、奋发有为。
接下来,横泾街道将进一步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注重考察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能力表现,探索建立机关聘用工作人员管理机制,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村(社区)干部全员绩效考核机制,优化网格考核指标体系,持续拓展考核结果运用,不断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苏报融媒记者 陆宇其 通讯员 吴横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