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秀雅
“快乐老头”是70岁的聂文静老人的微信名。在苏州工业园区时代上城南社区,因为蔬菜苗育得好、种植成活率高,“快乐老头”家每天都有周边的邻居上门求购菜苗。
受疫情影响,都市种菜人越来越多。有阳台的种阳台上,有院子的种院子里,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凡是占地面积不大的蔬菜,成了许多家庭在春天里播种下的希望。
忙碌,是今年这个春天“快乐老头”的日常状态。在他家的院子里,一个面积达2.25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再加上三个小一点的塑料棚和一些零零碎碎的花盆,日均可产出上百盆蔬菜苗。昨天下午,记者看到,整个院子密密麻麻整齐排满了各种菜苗,从营养钵的苗到假植苗,不一而足。“从种子发芽到抽出两片叶后,需要进行第一次移植,就是假植。假植的过程相当于炼苗,可以让菜苗更好地发根。等到抽出两片真叶后,就可以上市卖了。人家买回去种,成活率就能提高。”“快乐老头”说,这就是自己育的菜苗受欢迎的秘密。
每天早晨4点钟,“快乐老头”和老伴就得起床,做好一家人的早餐后,“快乐老头”用纸板箱装好当天出售的菜苗,骑电动车5分钟左右,到菜市场卖。“快乐老头”用营养钵育蔬菜苗,品种有十几个,普通大黄瓜、水果黄瓜、红粉佳人西红杮、圣女果,圆椒、线椒、薄皮椒……凡苏州人喜欢的品种,他每样都育一些。一棵苗3块钱,不论品种与大小。“平均每天能卖四五十棵,最多的时候卖到一天100棵苗,都是住在周边的人买的。”老人说,电动车装不下很多,生意好的时候,他一个早晨要市场、家里来回跑好几趟。下午,老伴将可以假植的菜苗一棵一棵移植,他就帮老伴配营养液、浇水。
“许多人是老客户,年年都来买。大棚育苗需要掌握温湿度等要领,我在老家有35年的专业种菜育苗经历。”说起家乡,“快乐老头”言语中带着浓浓的思念。他的老家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拥有河北最大的果菜等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是京津两地“菜篮子”。
“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大棚,我在老家有三亩地,就是三个大棚,种的蔬菜不愁卖,有蔬菜大户上门收购。”虽然销售不用愁,但种菜的农民终究是辛苦的。“刮风下雨,别人往家里跑,你得往地里跑。”“快乐老头”说,就是凭着不怕苦的那股劲,靠种菜的收入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大学。
2008年,在苏州工作的小女儿把“快乐老头”夫妻俩接到了苏州,希望老夫妻俩带带孩子,过点轻松日子。洗脚进城生活,过了好几年,两位老人才逐步适应。闲下来的时候,老夫妻俩就寻思着做点什么,尝试在阳台上种菜、育苗。菜苗邻里之间送送,很受欢迎。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老夫妻俩就格外高兴。女婿看在眼里,没过多久,在时代上城南社区换了一套底楼带院子的住房,院子就专门给两位老人种菜。
今年疫情以来,老人的菜苗更受欢迎了。“吃鱼不如打鱼乐。在城市里,还能和泥土、蔬菜打交道,图的就是这种快乐。”聂文静说,和女儿一家在一起,日常生活挺滋润的。自己忙着种菜育苗,被这个城市里的人需要,真正感到融入了苏州。邻居买菜苗,老人家经常半买半送;自己种的蔬菜,更是经常送到邻居餐桌上。连续两年,过了春季最忙的时候,聂文静就穿上红马甲当志愿者,在东沙湖路口执勤维持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