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达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今年5月5日是立夏,为配合疫情防控,市民们自觉选择宅家,这期间,姑苏区虎丘街道的老苏州们各秀“绝活”,摆“饯春筵”、挂鸭蛋、做乌米饭,用这些特色习俗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十道美食组成“饯春筵”
无接触式“七家茶”也清甜
立夏是告别春天、迎接夏天的季节,5月2日中午,在姑苏区虎丘街道桐星社区,潘老伯就在自家院中摆起了饯春筵,菜肴中有酒酿、咸鸭蛋、金花菜、酱汁肉、面筋、立夏饼、蚕豆、汤面饺等。潘老伯介绍,立夏节气有了“尝鲜”的习俗,俗话说:“立夏尝三鲜,三夏都平安”,所谓“三鲜”也就是三样新鲜的食物,大致可分为地三鲜和树三鲜。地三鲜有蚕豆、蒜苗、苋菜等,树三鲜有樱桃、香椿、梅子等,所以这些也都是饯春筵的重要组成部分。
吃完了饯春筵,清甜的“七家茶”也是必不可少,《清嘉录》曾记载:立夏饮“七家茶”,免疰夏。潘老伯的“七家茶”是以青梅、金橘、蚕豆瓣、桃片、玫瑰花、红枣细果蜜饯烹煮大麦茶而成,“以前喝茶前,街坊邻居们聚在一起,拿出自己家的一样食材,一起煮茶喝茶,所以叫七家茶。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也不串门,大家约定将食材放在家门口自己取,以实现无接触式煮七家茶。”潘老伯说,虽然大家没法像以前一样聚在一起喝茶,但是邻里之间的感情没有变,疫情期间,每天都在群里互相问候聊天。
乌米饭看似“其貌不扬”
实际功效可不少
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为了不让身体在夏季亏损消瘦,人们在立夏时会吃一些食物养养身子,并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5月1日,姑苏区虎丘街道茶花社区的美食达人王建红做了一道立夏美食——乌米饭。
要制作乌米饭,就需要准备乌叶水,乌叶水则需要新鲜的南烛叶。王建红一早便去五峰山采摘了叶子,说起制作过程,也是颇费心思。首先把南烛叶洗净,然后泡在水里,泡一天左右,然后用手搓树叶,将汁液搓出来,再泡半天,最后用纱布滤出来,一盆灰蓝色的水就是烧乌米饭的精髓所在了。
把糯米浸在灰蓝色的水里,“浸得越久煮出来的米饭越黑,烧出来的乌米饭也就越香。”王建红说,“马上立夏了,吃了这个乌米饭,整个夏天蚊虫不来咬,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这个是民间风俗,是老底子的记忆,吃的就是这个味道,就是这个感觉。”王建红介绍,刚蒸好的乌米饭可以直接蘸白糖吃,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上面撒上葡萄干、菠萝块、坚果等,这样不仅口感丰富,营养成分也相对较高,家里小孩子特别爱吃。
每年送出200个挂蛋
将祝福传递得更远
每到立夏,孩子们大多会在胸口挂一只彩色小网袋,网袋里装着一只鸭蛋。5月2日上午,家住姑苏区虎丘街道清塘社区的顾瑞英从集市上买来200多只鸭蛋和多捆彩线,在家做起了立夏饰品——“挂蛋”。“每年立夏,亲戚朋友、邻居会早早到我这‘预订’,今年我准备多做些送送人,尤其是社区的防疫志愿者们。”顾瑞英手中的彩线来回穿梭,一个小时不到,操作台上已经堆满了“挂蛋”。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每年立夏前夕,顾瑞英都会提前编好些网兜,再从集市上买来鸭蛋,准备好满满的一大包‘挂蛋’,分送给邻里及朋友的孩子,也希望这些小小的挂饰能给大家带来平安和快乐。四年多来,顾瑞英已经送出了近千个“挂蛋”。今年,顾瑞英为了表达对防疫志愿者们的感谢,更是自觉加大了工作量。“虽然受疫情影响,不能当面一户户地去送,我到时候就放在社区门口让大家自取,也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将祝福传递给他们。”顾瑞英说。
顾瑞英退休前在服装厂工作,是位缝纫高手,在工作中的多年磨炼,也让她编织的技艺更加精湛。“我现在教几个邻居动手做,她们都乐意学。”顾瑞英认为,点滴的民俗里,传承着久远的吴地雅趣,也能透露出老苏州人浓浓的邻里乡情,民俗传统就是应该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