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评论员 杨 仲
推进以交通为引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需要。近日,市委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全市轨道交通规划等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合力。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多变等突发因素,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投资的稳增长“压舱石”作用越发凸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已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在现代社会,城市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以交通为引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承载着投资带动发展的重任,也是重构空间、重组资源、重塑品质,进一步巩固与增强城市竞争优势的需要,而后者恰恰折射的就是城市的能级。
城市发展需要不断进阶,尤其是站在新时代和大格局的交汇点上,苏州需要寻找新动能、新优势与新发展。城市发展的进阶伴随的是城市能级的提升,或者说提升城市能级就是实现城市进阶的最好抓手。那么,全面提升苏州城市能级,苏州应该从何处发力?
提升城市能级交通先行,要以交通的大发展支撑城市能级的大提升。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先导,不仅引领城市空间布局,还直接影响到生产要素的分布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省域一体化与市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苏州对内对外的交通通联程度直接关系到苏州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交通通达的不只是路,更是资源的互联互通,比如人力资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消费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等。要通过高水平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在加快畅通全域大循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中寻找新发展、新优势,并以此提升辐射力与带动力。
城市能级体现的是辐射力,更是竞争力与影响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交通通达只是提供了区域辐射的有形之路,事实上,竞争力与影响力才是提升辐射力的无形之路。在推进以交通为引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同时,需要不断赋能以数字为引领的新基建,要让“创新浓度”转化为苏州提升城市能级的新优势,不断汇聚新动能、打造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实现“苏州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苏州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城市之一,不仅企业多、产值高,而且产业链相对齐全,但是对于苏州而言,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也决定了苏州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这种新基建来引领带动苏州制造业升级理应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内容。
“跳出地级市行政理念的思维”,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城市形态等,苏州都要按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来谋划。这是苏州对城市能级的自我锚定,制造业是苏州的比较优势,需要牢牢守住这个核心,要进一步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把“创新密度”不断转化为“创新浓度”,实现产业数智升级的质变,用更强的产业链甚至是创新链来提升新兴产业总量、质量和创新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