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飞龙
对于张家港市经开区乘航办事处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会干事郭旭琴而言,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成立乘航骄阳先锋志愿服务团队以来,她常态化开展“护航夜巡”等志愿活动,组织志愿服务346场,共有7573人次参加。郭旭琴说,对她而言,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我只是苏州无数个志愿者中的一员。”
“穿上防护服,感觉自己力量满满”
“没想到病毒快到家门口了。”4月12日凌晨5点,郭旭琴起床看到手机上关于张家港市塘桥镇全域静态管理的通告后,立即联系居住地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丈夫一起加入社区核酸检测志愿团队。她每天4点起床,5点来到核酸检测点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10个小时,这些都逐渐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当忙于工作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忘记了害怕,忘记了疲劳。”郭旭琴说,即使有接触病毒的风险,穿上一袭防护服,她就感觉自己充满力量。
在基层抗疫的3年来,她积累了不少防疫经验,找到了工作方法和工作节奏,凭借细致的志愿行动收获了群众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不图回报、甘愿奉献,我觉得身边的防疫一线工作者都是这样的。”
今年是郭旭琴投身于志愿活动的第4年。“不需要经过神经元传递,只要一听到有志愿服务,我立马就来劲了。”郭旭琴说,对她来说,志愿行动几乎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看见街上的红马甲,心里就暖暖的”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从小就喜欢做好事。”郭旭琴是北方人,2012年跟随丈夫来张家港市定居。“老家风沙很大,我小时候放假在家,看见楼道里积了不少沙尘,我就跑上跑下、呼朋引伴出来一起打扫,把整栋楼都打扫了一遍。那时候没有做志愿服务的概念,只知道做好事的感觉特别棒,特别开心。”来到苏州后,郭旭琴看到大街小巷频繁出现的“红马甲”,了解到原来存在着“志愿者”这份工作,心里生出无限向往,“每次看见街上的红马甲,心里就暖暖的。”
2018年,在乘航办事处工作的她率先成立了辖区第一支常态化志愿服务团队,吸收其他优秀团队的做法,走上团队“创业路”。团队建立之初,只有6名志愿者,都是郭旭琴在梁丰生态园锻炼时认识的跑友。“没有成绩,别人凭什么相信你呢?嘴皮子讲是空的,行动是最好的宣传。”郭旭琴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只要把志愿服务做真做实,自然会有人主动参与进来。为了提高志愿团队在辖区企业职工中的知名度,她全力以赴地组织每一次志愿服务,从垃圾分类指导,到节假日职工慰问,志愿服务深入企业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团队在辖区树立起良好口碑。
“每次两到三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里,大家在共同参与的同时,增进了对于街道和居民的感情,也提高了自身的文明素养。每次做完志愿服务,回到家心情都特别好。”郭旭琴说,团队成员严格认真地对待工作职责,开展垃圾分类夜巡、防诈骗宣传、24小时自助银行站岗等志愿服务,乘航骄阳先锋志愿服务团队逐渐成了辖区小有名气的志愿先锋队。
从6名到371名,“此乡即吾乡”
“骄阳”是郭旭琴的微信名,毕业于林学专业、从事过苗圃工作的她,希望像阳光一样温暖他人。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职工知道了“骄阳”,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截至目前,骄阳团队的志愿者已扩展到371名。
在乘航办事处职工群体中流传着“指导小孩积分上学找骄阳”的说法。辖区的纺织行业、制造行业中,新市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常有新市民工友向郭旭琴咨询为子女申请积分入学的方法,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信任,郭旭琴认真研究《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计分标准》等相关政策,同时培训了一批有经验的团队志愿者,在线上为工友们就新市民积分政策答疑解惑,让他们感受到“此乡即吾乡”的温情。骄阳志愿者的责任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志愿团队的组织方式及时调整,队员们就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社会防疫工作贡献力量,并通过微信群互相交流、彼此打气,有需要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家人非常支持我。我的孩子还小,但看着爸爸妈妈忙于做志愿工作,也有了加入进来的意愿。”郭旭琴说,现在志愿团队的成员都盼望着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投入到新的志愿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