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苏州将建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苏州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长期保持地级市前两名,多次获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考评第一等次,基本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具有苏州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日前,《苏州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出台,为十四五时期建设更高水平诚信苏州提供了行动纲领。其中,数字经济成为关键力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融合发展。
支撑信用应用示范建设
十三五时期,苏州基本建立起覆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的信用制度体系,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共归集70万法人、1200万自然人信用信息9.3亿条,向各地各部门共享65类2.4亿条信用信息。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信用配套制度尚不完善,信用信息归集不够,信用服务机构产品研发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苏州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是苏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发力、全面推动、全面融合、全面提升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高度数字化、平台化、智慧化特征。
令人关注的是,数字经济将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示范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信用赋能企业发展先行区,以支撑信用应用为目标,打造信用数据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归集应用示范区;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打造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样板区;以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为核心,打造信用信息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试点区;以构筑信用经济新生态为主线,打造信用消费示范体验区。苏州高新区以企业信用信息为基础,以大数据为依托,以政策性担保为支撑,建立信用+金融+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信用产业自身发展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全国一流信用服务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推进信用惠民便企服务
《苏州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全市将更加依托数字化平台推进信用惠民便企服务,拓展一些惠民便企应用新场景。
持续完善个人积分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数据库,提高个人信用信息归集质效。规范信用信息采集流程,完善信息查询和使用机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优化个人积分评价模型,丰富评价指标维度,不断拓展个人积分应用场景,提升守信获得感。加强重点职业人群信用建设,完善个人信用档案,探索开展行业内评价和应用。
建立完善企业增信机制。引导企业充分重视、积极维护自身良好信用,支持企业创建诚信品牌,传承吴地特色商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实施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柔性执法,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审慎认定失信主体,指导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积极整改失信行为,及时消除不良影响。
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重点产业链信用信息系统,发布产业链信用风险指数,构建重点产业链风险防控机制。推动产业链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产业链信用纠纷调处机制、企业信用权益保护机制。以吴江区为试点率先探索,充分发挥产业链信用价值,构筑经济发展强力引擎。
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市场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在消费领域、医疗卫生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领域、科研和知识产权领域、生态环保领域、园区信用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信用建设,以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经济社会运行重点环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形成良好的信用生态环境。
一方面,苏州将主动做大信用服务市场。积极引入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信用行业领军企业,参与信用领域国际合作。全力培育有市场公信力、竞争力的信用服务本地品牌,形成区域性信用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市场化应用开发,促进信用产品创新。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试点探索,培育有区域影响力的征信机构和相关产业。引导企业和个人在商业活动、日常生活中主动查询信用信息,广泛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苏州借助数字产业化,大力推动信用经济发展。促进信用服务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产业聚集融合发展。高新区推动联合、并购或战略重组,引导大数据企业进入信用服务领域,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大数据与信用服务深度融合。(苏报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