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见习记者 张东慧)记者近日走进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的绿晟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虽然正值炎炎夏日,但现场作业人员工作热情却丝毫不减。他们正紧锣密鼓地调试各个设备,以确保项目能在10月份正式投运。
作为2023年苏州市级重大项目,由苏州绿晟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3.25亿元兴建的绿晟新能源项目,是张家港市大力提升工业固废处置能力的缩影。项目采用高温、超高压双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达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目的,规划年处置一般工业固废21万吨,年替代标煤14万吨,烟气排放可达超净排放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成后可将工业固废转化成衍生燃料。“燃烧固体垃圾所产生的蒸汽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周边的小企业,用于他们的日常生产。”苏州绿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经理沙凡介绍,集中供给蒸汽,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大气污染、生产事故概率。
由于过去工业固废处置能力不足,造成张家港市工业固废持续积压,转运难、出路难问题突出。近年来,张家港市高度重视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走出了建设“无废城市”新方法、新路径。
张家港市目前共建有6家工业污泥处置单位,均为焚烧干化处置,张家港市一般工业污泥焚烧干化处置能力达到47.27万吨,位居苏州第一。在2023年,张家港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约为1662.5万吨,综合利用量1648.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18%,处置利用率达100%。
张家港市通过全面提升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实现了2000余家产废企业省危废全生命周期系统使用的全覆盖,并推行危废“二维码”电子标签,通过数据、视频、工况等多维度监控手段,建立关联预警机制。截至目前,张家港共有18家危废经营单位,年处置利用能力达70万吨,覆盖焚烧、填埋、废酸、废桶、废活性炭、含铬废物利用处置、社会源废铅酸蓄电池收集等危废经营项目,基本具备兼顾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能力,形成以“资源化”利用优先,以焚烧、填埋等进行“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托底的格局。
在提升固废处置能力的同时,张家港也积极开展固废源头减量工作。
为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沙钢集团多年前异地搬迁新建3条热焖渣线,达到了年处理转炉渣240万吨、电炉渣90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工后的细尾渣金属可作为基础建设、道路桥梁、新型墙体砖等水泥沙石原料的替代品100%循环利用。
江苏沙钢集团在全行业率先开展“无废集团”试点建设的同时,带动行业整体绿色转型。过去一年,张家港全面完成3家钢铁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成为江苏省首批钢铁行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县市。
除了工业领域外,“无废细胞”的理念还深深地渗透到了张家港市的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目前,张家港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已基本达到全覆盖,全市900余家公共机构(公共场所)、126个行政村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500余个居民小区实现“三定一督”四分类;全市配备1400余辆分类收运车辆、1800余名收运人员,建成投运32个其他垃圾中转站、26个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中转仓库和100多个村级暂存点。建成投运日处理能力1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2250吨的焚烧发电厂1座、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厨余垃圾处置项目1个和厨余垃圾就地处置站17座。同时不断提升后端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张家港市已建成年处理能力140万吨的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1座。
建平台、强政策、落项目、聚资源……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上,张家港已初步形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张家港模式”,实现由“建设”向“建成”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