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教师节了,看到老师们为学生的辛苦付出,我特意设计赶制了这些动物笔插送给老师们,向他们致敬!”今天(9月9日),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四季晶华社区的沈莉拿出了三款亲手钩织完成的动物笔插向同事们展示。每款动物笔插都是一个可爱的动物造型,笔头是黄色的长颈鹿、绿色的小恐龙以及眼睛乐成一条缝的小狐狸,底盘是动物们憨态可掬的身体,每一件作品都精致可爱,引得大家“围观”拍照发朋友圈。
“加班也值”
用巧手钩织“爱”
前些日子,沈莉每天下班后都“主动加班”,打算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赶制出来一批亲手钩织的动物笔插送给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的老师。看到这些精致的作品,大家都被“种草”了,纷纷要“拜师学艺”。
“钩织就是很多种针法通过一定的规律打造为一件作品,而各类针法又都是在基本针法基础上产生的一些变化。”沈莉告诉大家,透过一支钩针可将一条线编织成一片织物,进而将织物组合成衣服或者饰品。钩针编织从头到尾仅有一支钩针与一根线,可以钩出许多自由型与花型、圆型,甚至还能钩出如手指玩偶一般的小型立体织物。
这次沈莉钩织的笔插就可以算是小型立体织物的一种,只需要分解开钩织,再组合为整体就行。“比如这次制作的长颈鹿造型笔插,就是分为头、脖子和身体三部分进行分别制作,脖子部分就正好用来包裹笔身。”沈莉介绍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能耐下心来学习,先学一些基本的针法,然后多加练习,款式都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对作品要浇筑爱。
“自学成才”
获得人生中的第一次肯定
今年是沈莉接触钩织的第五个年头了,最初因腿部受伤,她在家养伤时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人钩织的宝宝鞋子、小衣服很漂亮,于是,她便跟着网上教程,钩织了第一件毛衣。“从那时起,我就相当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爱好,一边上网看教程一边学习钩织。”沈莉说,周末经常一整天都在一针一线间“穿梭”。
有一次,她在网上看到小朋友扎头发的饰品很可爱,就试着给女儿钩了一套。放学回家后,女儿兴奋地告诉她,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她头上的发卡,更羡慕她拥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妈妈。“那是我第一次得到女儿的肯定!”沈莉说,看着女儿脸上幸福的笑容,感觉到了被肯定、被需要的成就感。从此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继续钻研学习。很快,她在宝宝鞋子、小包包、发卡等简单物品的基础上又开始挑战更高难度的人物玩偶钩织。
沈莉还把一些觉得好看又好玩的钩织小物件分享给了亲朋好友,“他们看到那么精致的钩织,都爱不释手。”沈莉说,在得到了亲朋好友的认可后,感觉很有成就感。
远销海外
成为江南文化的传播者
沈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苏州“小娘鱼”,她喜欢戏曲,尤其是昆曲。也是兴趣使然,她特意钩织了一套江南文化戏曲风的娃娃。“我希望能借助钩织艺术,为江南文化的传播做点贡献。”沈莉在介绍《牡丹亭》主题娃娃时说道,这套作品断断续续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完成。“也正是因为在乎,才愈发谨慎。我也希望用钩织艺术展现出官家千金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这套作品完成后,立马在朋友圈里“火”了起来。有一位朋友辗转联系三四个人,找到沈莉特别定制了这套作品作为伴手礼送给外国友人。“接到这个‘任务’我也是非常激动的。”沈莉说,虽然要挤占大量的下班和空闲时间,但也更希望让这套浓浓江南风的钩织娃娃成为江南文化海外传播的媒介,向世界展现精致、典雅的苏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