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苏州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万亿元左右,高质量发展迈出了稳健步伐。
在意义非凡的2022年即将来临之际,12月28日,中共苏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五个始终坚持”的方向性、关键性重大要求,全面部署了明年工作。
会议提出了哪些关键词?释放了哪些重大信号?苏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心何在?
创新集群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围绕明年工作核心一环,全会指出,要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把着力点放在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上。
当前,随着土地空间、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约束日益趋紧,如果再按照传统发展模式走外延式扩张道路,既无条件也不可能,即使实现了,也有可能得不偿失,甚至还要付出巨大代价。未来发展的重心,必须要落实到质量和效益上。
就苏州而言,制造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是显著的优势。目前四大重点产业领域中,先进材料、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三个都是万亿级,生物医药近3000亿。这些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基础。
苏州工人正组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明年,苏州将全力确保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5%左右,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有机衔接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动能,充分利用姑苏实验室和“一区两中心”等创新平台和载体,通过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数字经济不仅是新赛道、更是主赛道,能否赢得先机,决定着城市未来的竞争力。苏州会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建设。而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的最高形式,是产业集群经过迭代升级后,形成的以技术优势为主导的新集群。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就是要从做大产业规模,转变到做强产业竞争力。
人才资源
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核心竞争力。
苏州将进一步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立足资源和平台优势,大力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苏州大学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学术布局、创新资源布局,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同时全力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等建设,全面支持在苏高校做大做强。
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成果涌现的重要推动力,苏州将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团队进行跨界合作,强化科技服务和金融法律等配套支持,促进创新资源更好地整合。
苏州大学旨在将自身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下一阶段,苏州将围绕建设中国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大力推进国家级人才平台建设。
比如面向各类人才出台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充分彰显江南文化自信、内敛、包容、大气的独特气质,并不断赋予开放、创新等新的内涵,让所有人对美的追求、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对创新创业的追求,都能在苏州得到实现。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到高品质生活上,体现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作为一座服务人口达1700万的大城市,全会明确指出,苏州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要把人民群众的“表情包”当做工作“风向标”,用心用情做好民生领域的“四则运算”:
加法——增加收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增加获得感;
减法——减轻支出负担、减少安全隐患;
乘法——植入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管理理念,激发城市新活力,不断给群众提供新的体验、带来新的变化;
除法——在民生工作中要看总量,更要看人均,还要始终关注大多数、提高众数,把高水平共同富裕的要求,体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上来;
······
古今融合激发城市新活力。
从细节方面看,就是要综合运用“四则运算”,加快教育资源扩容提升,增加高品质学位供给,支持在苏高校高水平发展;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医院,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办好各类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和竞技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托育服务,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等。
生态环境
毋庸置疑,水是苏州的灵魂。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关键要把着力点放在做好“江南水乡”文章上,将秀美生态转化为发展优势。
着力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重点抓好与苏州江南水乡的山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四件大事”:
太湖生态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部门要协同,板块要联动;强化生态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快形成生态保护与交通建设、城市开发等方面的良性互动。
长江大保护——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沿江岸线要统一规划、严格管控,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岸线;有序推进江心洲等开发利用,保护好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美丽苏州和江南文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位,持续改善水环境,协同做优长三角生态“绿心”;示范区包括协调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江南水乡上带头先行,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及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进而打造大运河最精彩的一段。
同时,面对苏州仍存在的产业结构偏重、能耗排放总量较大的问题,要以降碳为战略方向倒逼产业转型、发展转型,下大力气调轻调优调高产业结构,特别是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都要坚决拿下。
长三角一体化
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区域协调联动,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是苏州的使命所在,也是机遇所在。苏州将进一步强化市域统筹,做强整体合力,重塑城市发展的新机制新动力新优势。
苏州正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具体来看,一要通过推动市域一体化的发展,解决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大资源缺乏统一布局等问题;二要积极落实省委赋予的苏锡常一体化、南北挂钩合作等任务,主动融入全省“一盘棋”,推动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三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协同创新、社会治理、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在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等方面形成更多实践案例;四要依托上海国际化高端平台实现一体化发展,对接国际资源,寻求全球合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高地,不断提升苏州的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安全稳定
苏州已发展成为千万级人口规模和两万亿级经济规模的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苏州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别人还没有碰到的问题、面临很多别人还不存在的风险。
全会强调,苏州要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聚焦提升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把着力点放在“防风险、守底线”上。要强化主动拆弹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理念,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比如要高度重视经济安全,密切关注大型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和各类开发区规范发展的问题,把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抓好落实。
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水平,考验着苏州城市的管理能力。
当前,一方面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时刻做好“打赢一场一定规模聚集性疫情”的各项准备,推动疫情防控系统化、措施标准化。另一方面要从严狠抓安全生产,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清、慎、勤
工作怎么样,关键靠落实。围绕全市上下如何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全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清、慎、勤”,把全会精神带回去,把各自任务领回去,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提高贯彻落实执行力,以一流作风、一流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清”就是要清正廉洁,带头严守廉洁从政规定,带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头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慎”就是要小心谨慎,真正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要有“知不足而惧”“知不足而学”的自觉性,全方位学习各领域知识,做到善作为而不是乱作为。
“勤”就是要接续奋斗,始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勤奋巧干,就一定能把苏州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
苏州,始终是一座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的城市。全会指出,要努力实现三大目标: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苏州——这是属于苏州本地人的。虽然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城市环境不断改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不会让本地人感觉到城市发展变化带来的不适,对他们来说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有一种希望叫创业在苏州——这是属于新苏州人的。无论高端科研人才,还是普通打工者,都能在这座充满希望与机会的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机会。
开放的苏州,是生活、创业与休闲的乐土。
有一种惬意叫休闲在苏州——这是属于来到苏州、短暂停留的人。要让更多人来到苏州、驻足苏州,最后决定留下来,真正把在苏州生活作为自己的选择,让爱上苏州成为内心的情感归属。
壮阔的“强富美高”新苏州图景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矢志不渝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圆桌观察员 | 赵焱 顾善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