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朱 琦/文 王亭川/摄
前昨两天,在苏州两院院士座谈会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先后召开。会上,在苏州院士和企业家代表分别围绕推进创新集群发展、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等提出意见建议,分享交流经验。苏报摘录部分院士和企业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成果要落地转化 国际合作很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森辉微球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光辉】
2014年,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迄今已有8年时间。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制药行业耗材研制,通过采用创新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去年,我又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研制生产缓释药物制剂。在相城区,我们还建立了相关成果产业化基地。我把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基础研究成果在苏州落地产业化。但是,随着工作进一步推进,我越来越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当前科学发展非常快,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成果转化,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去年底,我们在园区建立了中日医药和材料创新中心,希望通过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在内的日本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学生, 使更多日本研究成果在苏州产业化。
以平台吸引人才 提升创新能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院长李述汤】
苏州大学的纳米技术学科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为苏州纳米科技产业跻身国家级重镇贡献了一份力量。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团队的精诚合作和努力,另一方面有赖于苏州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产业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未来的城市竞赛中,需要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这方面,苏州拥有一流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平台。
接下来,要重点做好平台和舞台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苏州要加强国家级平台布局,以平台吸引人才,提升创新能级;另一方面,要在全球舞台配置人才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国际创新供给新格局。
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闵大勇】
苏州长光华芯作为全球少数几家研发和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公司,自2012年落户苏州以来,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集群中的关键作用,人才团队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半导体激光创新中心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我们大力引进“高尖精缺”人才,企业研发团队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超60%;以全球性的高端领军人才为引领,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加速形成产业人才聚集效应;培育使用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通过技术专业体系分层次培养、科研生产项目、课题技术攻关历练等多种方式,对青年科技人才进行全方位培养。企业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已申请相关专利近200项。
以人才链的“强” 激发创新链的“活”
【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裕弟】
2006年,我们的量产基地准备在昆山筹建时,整个产业陷入低谷。我们多次遭遇艰难险阻,但我们矢志创新,在坚守中迎来突破,公司在新中小尺寸显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上的战略定位也更加坚定。从OLED事业起步之初,我们就矢志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改变国际标准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从2004年开始,我作为主要负责人代表中国参与制定OLED国际标准,目前我们团队已主导制定多项新型显示国际标准。
我们深感: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价值要有所体现,必须跟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将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为苏州集聚创新人才、打造科创高地,做好“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