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王小兵 苏报通讯员 徐秋露 封文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集聚了500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司法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专业性强、权利人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园区检察院创新运用知识产权权利人检察保护机制,服务优化自贸片区营商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以优质的检察产品护航企业创新,获得众多企业点赞。
该院运用该机制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权利人保护提供了检察治理路径。
借助“外脑”,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涉及领域广泛,专业性、技术性极强,园区检察院在自行补充侦查的同时,积极邀请专业人员参与审查,包括相关领域的行业协会、其他生产方、销售方、使用方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机构等,让他们保持技术中立,按照行业规范和工作准则,为检察机关查明事实提供专业支持。
在办理一起苏州某公司假冒注册商标案中,园区检察院通过沟通咨询、座谈、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征求了6家上下游公司技术人员的意见,函询江苏省相关产业协会及项目招标方,由专业人士从概念、功能用途、配置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中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类别进行有效认定,解决了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认定难”问题,借助“外脑”破解了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邀请权利人参与,提升案件审查效果
由于一些疑难复杂的知识产权案件常常存在技术性较强、司法鉴定意见容易引起争议、被告人翻供等情况,园区检察院在征得权利人同意后,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邀请权利人参与审查起诉、协助提供案件证据、提出司法鉴定意见,积极发挥权利人的能动作用,帮助提升案件审查和犯罪指控效果。
在办理某侵犯著作权案时,园区检察院通过申请软件著作权权利人参与庭审的方式,弥补了公诉人在软件著作权专业领域的知识短板。在办理某假冒注册商标案时,园区检察院邀请商标权利人对涉案的专门性技术问题进行答疑说明,明确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的具体范围,为检察机关认定案件关键事实提供证据。这项机制不仅为司法机关提供了外部监督力量,而且让知识产权权利人从案件“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有效提升了权利人产权保护意识和对司法活动的参与感、认同感。
着力强化综合司法,实现标本兼治
知识产权案件前沿性、交叉性、专业性问题多,同一案件往往涉及行政执法、刑事追诉或民事追责,要做到依法妥善处理、达到从严保护、标本兼治的目标,必须强化综合司法。园区检察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相融合的办案机制,积极完善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刑事风险防控提示函等形式,向相关单位对认定的案件事实、适用的法律条文、涉及的司法政策等问题进行阐明,进一步发挥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检察职能。
在办理某公司冒用厂名的案件中,园区检察院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探索建立行刑衔接案件沟通机制,提前介入案件,帮助指导调查取证,确认违法事实。同时,通过向被害单位制发刑事风险防控提示函,就商标被假冒侵权的问题发出防控建议,帮助堵漏建制,提升企业的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