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 文、视频/赵婉钰 戴子杲】
“您好,这里是苏州市120指挥调度中心。”
疫情下的苏州市120指挥调度中心,不论是白天黑夜,电话声此起彼伏,一刻也不停,确保120生命专线畅通无阻。
数据显示,这里24小时呼入总量超1000个,平均派出救护车350次左右,一天的说话量往往是常人一个月的总量。
每个电话背后的调度员,虽不是一线的急救医生,却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一座城的平安,用声音传递生命的力量。
一通连线
就是一次拯救
“您好,这里是120。”
“请问具体位置在哪里?请问您的手机号是多少?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的,请保持电话通畅,我们马上派车。”
......
守在电话线这头的调度员很少能实现“手与嘴的解放”,往往是一个电话刚挂断,“嘟嘟嘟”的电话铃声又响起。王妍就是其中一员,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5年时间。
接进电话、询问信息、安排调度。她紧盯面前的三台电脑,查看交通线路图,周边车辆情况,循环往复。长时间下来,不仅脖子酸痛,口干舌燥,甚至耳朵生疼。
“今天早上8点多我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一个孕妇说自己肚子很疼无法下床,感觉快要生了。”王妍告诉看苏州记者,当时孕妇很紧张,情况也很紧急,她立即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调派救护车赶往现场,根据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预案进行远程指导,并安抚孕妇情绪配合指导。
“因为她是二胎,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会生的这么快,等救护车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在我的远程指导下生下来了,听到现场急救人员说孩子的各方面情况都比较良好,我也松了口气。”
“我们看不到现场情况,只能通过电话去询问获得信息,这就需要调度员精准判断轻重缓急。”王妍表示,在呼救者求救的紧急关头,只有调度员保持冷静,救援才有效率和希望。
苏州本轮疫情期间,苏州市120指挥调度中心的调度员们实行闭环管理,单位和闭环管理点两点一线。
算下来王妍已经快一个月没能回家,很久没能抱抱两个孩子。
图/ 王妍的全家福
“我有两个宝贝,老大9岁了,但是小儿子才刚满3周岁,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在照顾。”王妍的丈夫是社区工作者,忙于疫情防控工作常常晚上回家已是深夜。
图/ 王妍的丈夫
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们显得格外乖巧懂事,只有在和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会一直追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
图/ 王妍的小儿子
“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是急人所急。疫情下,我们更要为他人着想,这是职责也是本分。”
保持通话
将不确定变成确定
坚守生命热线的调度员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通电话里会发生什么。他们的工作充斥着各式各样惊险刺激的不确定,但这种不确定是每个120调度员的日常。
尽管高强度的接线工作使得他们身心疲惫,但每当120电话铃声响起,接起电话,他们都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天使。将自身伤痛抛之脑后,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一举一动都人命关天,此时的他们是生命的守护神。
而这些,都是源于他们对120指挥调度工作的敬畏和热爱。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遗憾,如家里老人生病无人照顾、将学龄前的孩子交给老人看管、因为闭环工作需要离开9个多月的宝宝......苏州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科副科长潘纯告诉看苏州记者,通讯调度科28名员工中绝大多数都是女性,进行闭环工作后,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
图/潘纯
作为通讯调度科的负责人,潘纯要维护好120指挥调度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疫情期间,除了保证日常急救的顺畅,更要根据疫情期间制定的120调度流程处理好黄码人员、封控区和管控区内居民的120急救调派,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和投诉纠纷等,更要做好闭环管理期间每一位调度员的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工作,加强对全体调度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照顾。
潘纯的丈夫是苏州市急救中心的一名院前急救医师,本轮疫情期间,他作为苏州市黄码人员转运专班中的一员,已经在驻点闭环管理40多天,夫妻俩只能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
图/潘纯的全家福
“孩子现在上二年级,平时特别依赖爸爸,但这次成长了很多。可以自己好好上网课,交作业,不让人操心。”谈及女儿,大概是因为亏欠和想念,潘纯眼泛起泪光,声音也微微哽咽。
这也应了那句话:孩子是父母的软肋,也是铠甲。
这是疫情下120调度员的常态,也是千千万万个在一线工作者的缩影:舍小家为大家。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保障大家在有急救需求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打通120,叫到救护车,能及时得到救助。”潘纯表示。
据了解,本轮疫情之前,苏州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共有7个调度席位,为应对本轮疫情,及时增加了3个调度席位,120一直保持着畅通状态。
不以日夜划分时光,只为生命争取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每一个120调度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座城市的岁月静好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