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周函 祁海琳 陆珏
昨天,我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顾海东通报我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昨天0时至15时,全市新增阳性感染者31例,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此外,我市将对全市12类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特别补贴,人均补贴标准300元。
呈现点多、面广、散发态势
目前社会面传播风险仍存在
4月21日0至24时,全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例,均在昆山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例(其中6例来自封控管控区,18例来自重点人群筛查)。本轮疫情累计追踪排查在苏州市密接30094人,次密接45921人。目前我市有中风险地区2个,封控区164个、管控区104个、防范区20个。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这两天新发现的阳性感染者,不少来自重点人群筛查,其他还有发热门诊,涉及多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呈现点多、面广、散发的态势。这就说明,目前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疫情防控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为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扑灭疫情,我市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毫不放松防扩散、防外溢、防输入、防反弹,坚决守好全省“东大门”;同时,继续采取分级、分区域、差异化管理措施,从严从实、科学精准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合理安排核酸检测频次
对12类困难群众发放补贴
动态清零的关键就是发现早、控制早,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因此,我市将继续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高速公路全路段及服务区垃圾清理清运和环境消杀工作,坚决筑牢“外防输入”防线;严格规范加强封控区、管控区管理,对封控区要严格落实足不出户等硬隔离措施,对管控区要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坚决避免扎堆聊天等情况。
4月21日,我市核酸检测采样808.5万人次,昨天继续开展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我市还将进一步科学发挥核酸筛查作用,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合理安排检测频次,其中“一点两区”以及新发阳性病例的重点区域每天一测,防范区两天一测,其他区域三天一测,以尽最大努力第一时间发现阳性感染者,避免扩散传播,加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市政府决定,对全市登记在册的低保人员、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特困供养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低保外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等12类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特别补贴,人均补贴标准300元,预计惠及困难群众13.5万人、补贴总金额超过4000万元。
6170人组成市级常备志愿者
全市防疫志愿服务队达5024支
在抗疫的这些天里,市民们熟悉了“大白”“小蓝”,也熟悉了检测点上飘扬的党旗和身边穿着红马甲忙碌的志愿者。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俞愉在会上介绍,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志愿者协调组积极做好全市党员、青年和社会志愿者的动员招募、培训管理、统筹调度和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
机关志愿者冲锋在前。由6170名市级机关和国企党员团员组成的市级常备志愿者队伍,是先锋队、更是冲锋队,根据各地任务和需求,先后已派出63批次志愿者协助做好核酸检测信息采集、人员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
社会志愿者一呼百应。截至4月21日,全市共有5024支防疫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活动13万场次,服务时长达1600余万小时。
专业志愿者随令而动。我市积极发挥心理服务志愿者作用,开展各类“心疗”服务,为居民群众戴好“心理防护口罩”。我市还专门培训了一支1200余人的志愿服务“小能手”队伍,针对穿脱防护服、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等重点环节进行现场指导,为志愿者们多穿上一件“防护服”。
先后成立行动支部293个
动态覆盖全市城乡管控小区
从2017年起,市委组织部就在大力推广“行动支部”工作法,让支部在重大任务一线行动起来,更加直接地担负起党组织“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责任。疫情期间,我市创新以管控小区为单元,以小区内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为基本队伍成立行动支部,打通因物理隔离造成的服务堵点,确保“关键之处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
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联动,每新划定一个管控小区,就马上跟进排摸区域内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指定党员骨干担任书记,在24小时内牵头组建行动支部,重点摸清区域内热心党员群众、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居民个性化需求这三个底数,并向社区报备。对行动支部明确“亮身份、领任务、见行动”的工作要求,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相关工作人员都“拉”进支部书记工作微信群,建立社区、物业、居民三方对接协商机制,主动聚焦街道社区“难想到、难顾及、难做好”的细节处、小微事,为管控区内的群众提供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成立相关行动支部293个,集结党员5337名,动态覆盖了全市城乡所有管控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