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昆山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 苏报通讯员 昆卫轩
从冬寒到春暖,对很多昆山群众来说,已养成早起做核酸的习惯;收获的一张张花式核酸采样记录卡,记录着同心抗疫的历程,也记录着核酸采样人员的坚守与奉献。
疫情发生以来,昆山医务人员快速响应,在每轮区域核酸检测中与前来支援的其他区域医务人员一起携手冲锋,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践行着“疫情不散,白衣不退”的铮铮誓言。
从3℃到33℃,不论寒热风雨无阻
天蒙蒙亮时出发,清晨集合,提前到达点位,穿好防护服,伴随着准时响起的“下来做核酸啦”大喇叭广播声,迎来排队进行核酸采样的居民——这已经成为核酸采样人员的工作日常。
从热水袋到小风扇,从暖宝宝到冰宝贴,从早春的寒意瑟瑟,到春末晒得汗流浃背,“大白”们不论寒热风雨无阻。
采样台常设开阔处,既不防风也不防晒。天冷的时候,防护服里穿不了太厚的衣物,采样人员便在全身贴满暖宝宝,带上热水袋;天热的时候,防护服又闷得像蒸笼,常常热得满头是汗。碰到下雨天,采样人员还要小心保护着采样台上的物资不被风吹雨淋。
“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一起守护。”“大白”们的辛苦付出,居民群众默默看在眼里,也深深记在心里。
在昆山开发区,得知医护人员凌晨赶来顾不上好好吃早饭时,许多社区居民准备好了粥、面、大肉包、酒酿饼等。高温天里,一些居民还主动送来冰水瓶等清凉物资。
“有时候,群众送来一幅自己画的画、一张写着感谢话语的纸条,也能让我们温暖好几天。我们知道,我们和所有群众一起并肩作战,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昆山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上门采样,守护到“最后一米”
江南水乡,河网密集。在巴城,有一些居住在船上的船民,他们是保障昆山基本生产生活材料供应的运输者,也是特殊的采样对象。为解决船民采样问题,昆山市精神卫生中心组建流动采样队,乘坐水上交通管理部门安排的汽艇,沿航道进行流动采样。
“水上的风刮得面屏呼呼响,有时候河道上的船家远远看到我们,就会早早拿出身份证等我们的船靠近。”一名采样人员说,有时候还有船民会主动划着船过来采样。
为确保应检尽检,昆山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和居家隔离人员等特殊群体进行上门采样。
“穿着防护服爬楼,没走几层就要停下喘口气,但我们不能放弃,居民还在等着我们。”核实信息、测量体温、录入信息、采样,一户采完,做好消杀,继续奔赴下一户居民家中。
由于一些偏远村需要上门采样的人员居住分散,每一支上门采样“小分队”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医护人员乘坐的车辆类型也要“因地制宜”,“摩托车、电瓶车、三轮车,甚至是拖拉机,路上能跑的车,这几天好像都坐过了。”
守望相助,每轮采样近300万人次
从日出日落,再到繁星点点。录入信息、采样、手部消毒……这样的操作,采样人员一天要重复上千次。在每轮区域核酸检测中,医务人员都需完成近300万人次的采样任务。
4月12日,昆山启动又一轮区域核酸采样,这天恰巧也是张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名工作人员的生日。其中一人留在单位统筹人员安排,半个月不曾回家,另外两人进入封管控区进行核酸采样,三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由于忙于各自工作,她们没法集中庆祝,只能各自在岗位上许下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疫情早日退散,群众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昆山医护人员尽锐出战,苏州兄弟板块和无锡、常州等周边城市也鼎力相助。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蒋华驰和同事们不顾车旅劳顿,抵达公桥新村小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后,立即穿上防护服,以最快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娄明正是一名90后,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看到医院在召集医务人员支援昆山后,娄明正没有丝毫犹豫,和其他60名同事一起报了名。4月15日晚上7点告别家人,乘坐大巴驶向昆山。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相信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让‘大家’更加安全,让‘小家’得享安康。”昆山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