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群星璀璨、光芒熠熠的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众多影迷的翘首以盼中如约举行。本届颁奖典礼上,共产生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演等17个奖项。其中,董玮凭借在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精彩绝伦的武术表演呈现,一举摘得最佳动作设计奖的桂冠。这也是这位王牌动作指导的第17次入围,以及第六次获奖。那么,这位传奇动作戏大师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电影《湄公河行动》以15.7亿的最终票房完美收官,获得票房和奖项双丰收,其拍摄过程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赶紧跟随北外网课(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课堂)小编,一起一探究竟吧~
相信在很多李小龙影迷的心目中,《龙争虎斗》作为他出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寄托了人们许多特殊的追思与情怀。影片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男孩向李小龙请教功夫,李小龙拍了他的脑袋两次,一次提醒他反应要迅速,一次提醒他鞠躬时要目视对方。短短两个动作,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习武之人的技艺和精神所在,因而这个场景被许多人所称道。而这个幸运的男孩,便是现在的董玮。
如今的董玮,早已是香港赫赫有名的武术指导,曾在《无极》、《十月围城》、《画皮》等多部影片中指点出一个个鲜活的动作场景。一般来说说,每位武术指导都有自己独特的动作风格,而董玮最突出的风格就是将电影放在第一位,所有动作戏均服务于电影,希望在最大限度内,既如实反映导演的拍摄意图,也将动作设计得精彩好看。他曾说:“打只是必然的元素,而为什么打,这才是戏剧的张力。”
关于自己,董玮曾这样评价:“一个略懂电影,略懂动作的复合型人才”。在电影《湄公河行动》中,他就将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发挥到了极致。整部影片全外景拍摄半年,所有打斗场面均荷枪实弹上阵,在每颗子弹15元的高造价面前,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不知道“打掉了多少钱”。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投入,才能还原影片中一场又一场枪林弹雨、险象环生、令人拍案叫绝的打斗场景,并最终捧回金像奖殊荣。
对此,在电影中饰演高刚的张涵予深有体会。作为一个本不擅长动作戏的演员,他第一次从头到尾,感觉“这辈子的汗都流在湄公河了”。他直言:“接拍这部戏之前我一直以为会有特效和棚拍,没想到他竟然要求我穿着厚重的防弹衣,背上手雷和上了真子弹的真枪,还要跟狗比谁跑得快!还让我背着20公斤的装备去跟人家打架,还得拳拳到肉!”难怪影片拍摄完成后,张涵予表示自己也能做打戏演员了。
相较于张涵予在体能方面的魔鬼训练,另一位主演彭于晏则要面临武戏和文戏的双重考验,其中,外语学习便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由于他在剧中饰演的方新武长期卧底在毒贩当中,需要常常混迹于金三角一带,与泰缅等地人物来往频繁,因此,掌握基本的泰语和缅甸语便成为一项基本要求。由于泰语发音及与语调较为生僻,难以掌握,因此,他不仅跟随拍摄现场语言老师进行大量跟读,还会提前把要说的泰语台词录下来,在每天收工后,一边做运动,一遍戴着耳机反复收听。虽然彭于晏对最终发音仍有口音略带隐遗憾,但是这也符合他角色的特点。
一部电影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董玮对于动作戏的兢兢业业,成就了影片动作戏的行云流水;而彭于晏对于语言学习的锱铢必较,也促成了电影台词冲突的一气呵成。那么,观影过后心潮澎湃的你,是不是也对神秘的泰语、缅甸语产生了兴趣,却又苦于师资难觅、求学无门?北外网课现独家打造16种语言专项网络课堂,从常用非通用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稀缺语种,全面覆盖,一网打尽,助力培养不同方向、不同目标的特色外语人才,提升外语素养,提高交流技能,在未来日益密切的中外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多精彩,尽在北外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