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纵观当下的教育装备市场,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日益重视,一大批企业投身“互联网+教育”这一领域。据统计,目前教装行业每年有2000亿左右的产值,且增长速度十分可观。但由于相关行业标准的欠缺,以及一些试图“走捷径”的企业出现,部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原创发明企业的利益,严重阻碍了教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亟需重视和解决,专利维权也迫在眉睫,下面这个案例将会为同样遭受侵权损害的企业打了一针维权的强心剂。
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普公司”)诉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欧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帝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已立案受理。原告泛普公司起诉欧帝公司生产销售的“智慧教育互动黑板”侵犯了其拥有的“一种可触控黑板”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ZL201420522490.7),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欧帝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欧帝公司专利的行为,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专利侵权产品,赔偿原告泛普公司经济损失500万元及为此支出的合理费用。目前,本案已作出判决。
焦点一:欧帝黑板到底构不构成侵权?
泛普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纳米触控技术研发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纳米触控膜发明专利,纳米触控黑板通俗点说就是该项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应用。在2014年,泛普公司正式面向教装领域推出了纳米触控黑板,并于同年9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 “一种可触控黑板”的实用新型专利,次年5月获得授权。被告欧帝公司在拼接屏领域是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公司,近年来由于拼接屏领域需求和规则的改变,竞争白热化,众多企业的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欧帝也面临发展瓶颈。为渡过企业“寒冬”,欧帝公司“跨界”到智慧教育领域,生产销售“智慧教育互动黑板”。
双方就涉案产品是否落入了原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与调查取证。期间被告欧帝公司试图以无机玻璃与有机玻璃之区别来强调自身生产销售的智能黑板与原告专利内容的不同。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59条第1款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核专利纠纷案件适用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7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及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一系列证据表明,涉案产品与涉案专利相比,除了涉案产品使用的玻璃材料与涉案专利不一致外,涉案产品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原告涉案专利均一致,法院认定欧帝“智慧教育互动黑板”侵权成立。
焦点二:侵权经济损失如何赔偿?
既然侵权行为已成事实,那么侵权赔偿如何界定?《专利法》第65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告欧帝公司承认2016年侵权产品669套,但其官网宣称互动黑板已经应用于至少1000多家学校,2016年销量达5000多套,预计2017年达到50000套。由于欧帝公司无法提供出相关证据,证明其2016年生产销售侵权产品数量没有达到网站上记载的5000多套,法院最终认定欧帝生产销售侵权产品数量为5000套。根据涉案产品价格和利润率,认定被告欧帝侵权所获的利益超过500万元。
最终,法院判令欧帝公司立即停止制造、销售涉案侵权产品智慧教育互动黑板,并赔偿泛普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508万元。
焦点三: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思路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推行实施,教育装备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高速发展的行业红利,政府逐年加大的财政投入,吸引了一些试图“走捷径”的企业。产品供应商良莠不齐,品质参差不一,山寨侵权问题日益凸显,给行业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严重影响教育装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专利侵权是一类非常难打的官司,专利是否侵权如何界定?侵权赔偿如何定损?上述问题在此之前都是相当有难度的,但随着近年来专利侵权这类案例的经验积累,人们已经开始熟悉此类案件的处理原则和流程,让专利维权更具可行性,不再举步维艰,促使专利保护得到有效的执行。在这个案例中,泛普公司的专利保护意识是比较强的,在遭遇侵权损害时才能处于主动地位,成为维权胜利的关键所在。
然而专利侵权问题也并非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双方能秉承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沟通协商达成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合作对于企业与行业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据业内分析,上述双方此前有过关于智能黑板的合作,对该产品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推广也起到了积极的开创作用。尽管目前双方由于专利侵权问题对簿公堂,但不排除今后合作的可能性。
教育装备行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产业,这个行业往往也是新技术、新发明高产的行业,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所以在这些专利官司的背后,是一种对于行业的呼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成果,信守企业间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承诺。做好游戏规则,让行业良性竞争。另一方面需从自身入手,不断深挖技术研发,转变成生产力,让企业有一个持续的发展推动力,这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