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古老成语,“鸠占鹊巢”是指强占别人的住所或坐享其成、渔人得利的意思。我国学者、黑龙江省亚欧脑科学研究院孙作东研究员借助这一现象,首次应用细胞的物理生物学原理,从分子水平深刻揭示了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合理解释了长期以来困扰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研究领域的源头问题。3月15日,美国医学科学期刊Journal of US-China Medical Science (UCMS) 用了27个版面发表了孙作东的最新脑科学成果《鸠子论》,该项成果中文版也已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布。
堪比宇宙奥秘的脑科学,被视为人类最后科学的尖端领域。而脑疾病,又是脑科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症,被公认为世界性医学难题。自1901年发现首例患者至今118年间,阿尔茨海默症真正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并无显著进展和明确答案。其中,主流观点大都集中在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上,该假说认为淀粉样蛋白寡聚物直接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症病情的发展,但是基于Aβ假说的所有新药研发工作一直止步不前,全球药业巨头始终开发不出原研药物,Aβ假说仍然停留在假说阶段。
针对上述学术难题,孙作东另辟蹊径,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鸠子论》,从全新的角度破译阿尔茨海默症的“谜团”。其核心内容是:非必需阳离子在细胞膜内表面与钾离子产生竞争性占位,并因此消减膜电位,所出现的动作电位无法正常激活钙离子通道,最终使脑细胞异常凋亡;淀粉样斑点是脑细胞异常凋亡后的遗骸,淀粉样斑块是淀粉样斑点之间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聚集而成,间质为淀粉样蛋白;脑细胞遗骸形成斑点之核多为阳离子,且斑点与斑块的凝聚过程“如珍珠似珊瑚”。在介绍这项脑科学成果时,孙作东通俗解释说:“阳离子占钾位,是阿尔茨海默症始发因素,因而命名为‘鸠子论’,乃是取汉语成语‘鸠占鹊巢’之意。鸠,代表非必需阳离子;鹊,系指有效钾离子;巢,喻有效钾离子位置;子,是指物理性粒子。”
当前,许多中外科学家都在力图攻下阿尔茨海默症的“堡垒”,我国脑科学计划也包含这样的研究重点。专家评价指出,“鸠子论”的提出,不失为一种有科学价值的新假说及颠覆性观点,对解决阿尔茨海默症的棘手难题展露了“柳暗花明”的前景。专家评价认为,“鸠子论”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于:1、β-淀粉样蛋白并非阿尔茨海默症致病前因,而是脑细胞异常凋亡的遗骸;2、引起细胞膜电位巨大改变的千万分之一的钾离子浓度差是有效浓度,不可忽略不计;3、钾离子通道异常受损,钠离子提前进入胞内占钾位,与HeLa细胞有关;4、阿尔茨海默症亦可视为物理性疾病,应用经颅磁电刺激技术,有助于精准激活异常神经元而不干扰正常神经元。
孙作东研究员坦诚地阐明了个人观点:“自1984年,人们从老年斑内纯化和分离得到β-淀粉样蛋白至今的35年间,Aβ假说一直主导了全世界主流脑科学家们的前进方向,基于Aβ假说的工作异常艰辛,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致使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的‘拦路虎’迟迟赶不走。这就要求我们科研工作者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勇闯新路,从新的战略高度及学术层面寻求突破与建树。”
目前国际脑科学发展现状,尚缺少核心理论支撑,无法形成主体学术思想和技术体系,缺少的是一些新的假设,与物理和化学的发展惊人的相似。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阿伏伽德罗分子论的诞生,扭转了当时化学界的混乱局面。当下,世界正处于“脑科学物理革命”的前夜,“鸠子论”的提出,其科学价值与意义是革命性的,而由“脑科学物理革命”演变成人类整个生命体的“医疗物理革命”,也不是遥不可期。
链接1
“鸠子论”,是孙作东研究员“脑细胞激活论”的姊妹篇;后者是内源性神经递质调控理论,是对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治疗方法与治疗机理的阐释,适用于脑病又不局限于脑病,还包括癌症、糖尿病(胰淀肽,IAPP)等;解决阿尔茨海默症方案,应首选物理手段,尤其是经颅磁电刺激技术。
“鸠子论”的提出者孙作东研究员,是脑细胞激活论创立者,脑科学π计划执笔人,为世界首台帕金森治疗仪、阿尔茨海默治疗仪、抑郁症治疗仪的发明人。自1994年发明脑功能康复治疗仪至今,一直从事脑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脑病康复治疗设备的研发工作。他的脑科学系列研究成果,从重大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到治疗方法、治疗机理,经历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过程,已自成体系,受到业界广泛瞩目。
链接2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从2006年开始将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基于Aβ假说解析了γ-分泌酶的高分辨率结构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被认为首次揭示了老年痴呆症的致病“元凶”。在2018年11月7日举行的“世界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施一公就Aβ假说谨慎、客观地谈了自己的认识:“为什么老年痴呆症到现在为止科学家还在争论是由什么引起的?它是由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过多沉淀引起的。这个有争议,很可能是错误的,在我看来十有八九是错误的。”“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不知道老年痴呆症是什么引起的,更不用说药物了。我们没有一个药物可以逆转老年痴呆症,变得不再痴呆,只能减缓症状。我自己实验室已经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理。”
链接3
2018年11月8日,中科院外籍院士、“中国脑科学计划”牵头人蒲慕明在腾讯 WE 大会上,就脑科学、脑疾病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这种(物理、生理)干预有特异性,可能比药物更好。现在脑疾病的药物很少有高特异性的,不可避免有副作用,有效性也存在问题。在不断地研发药物的同时,我们需要有各种物理刺激的方法。”“现在的脑科学相当于物理学、化学在 20 世纪初期的时候。20 世纪初期很多重大的物理学发现都还没有出来,重大理论还没有出来,但传统的理论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而大家也应该可以看到这个曙光并保留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