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2019年乃至未来数年内中国保险业的一个重要命题。保险行业“唯保单数量、保费规模是图”的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如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生性增长转化,成为摆在各保险公司管理层面前的重要问题。
赢科技者赢未来。当以AI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时,深谙市场竞争法则的中国平安,早已意识到“转型是传统金融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唯一选择”,并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其“急先锋”的魄力。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兼首席科技官(CTO)顾青山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在集团已定调的“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模式下,平安产险也正走在科技驱动下的“数据产险”变革路上,为此不惜将每年10%的利润投入到科技研发上。
产险业转型“急先锋”
当一个保险市场的发展日趋成熟时,粗放式的价格比拼势必然会被高技术的服务竞争所更替。处在科技转型风口上的产险公司感受尤为深刻。
正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大背景下,以平安产险为代表的国内产险巨头,近年来主攻数据化战略,运用科技力量进行基因突变,用技术驱动业务流程改进、创造新产品、提供极致客户体验,不惜斥巨资、增人力、添装备,以此打造核心竞争力。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是数据产险的核心驱动力,将有力地驱动平安产险加速向‘线上化、数据化、生态化’战略转型。”在顾青山看来,数据化已经是所有企业的共识,从平安产险的角度来看,数据化转型主要基于四个层次:一是要有数据奠定的基础,二是要用分析驱动经营,三是科技充分融合到场景中去,四是经营上要聚焦“以客户为中心”。
2016年,平安产险开始自建科技中心,除了研发人力的投入以外,大数据平台、大数据专家以及AI专家这些领域的人力投入均是平安产险人才建设的重点。平安产险还专门设立了大数据团队和AI团队。
过去10年间,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500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平安产险每年也把利润中的10%用于科技研发。顾青山说,仅在车险业务的科技领域,平安产险就累计申请了200多项专利。
平安产险的科技研发精细到何种程度?顾青山举例说:“我们内部有一个技术叫‘FACE KYD’。通过大量数据应用,并建模分析,研究出面部表情与驾驶行为、驾驶风险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结果暂时还不能产生业务价值,但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我们最近将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制作成一款H5小应用,用有趣的互动方式提示大家保持好心情,鼓励大家文明驾驶。”
科技成果已转变为效益
这些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只是平安产险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平安产险已经把科技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具体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两升一降一强”上,即提升经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度,降低成本,强化风控。
在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产险承保和理赔的需求日趋提高。对此,近年来平安产险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优化服务,从万元案件3天赔付到最快49.8秒赔付,“快易免”“极速”“极爽”“极暖”“闪赔”等极简服务不断迭代升级,解决的都是久久困扰车主的痛点。
在利好消费者的同时,平安产险自身也是受益者。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全环节应用,不仅仅提升了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一方面,平安产险率先研发了反欺诈风控体系,极大提高了欺诈案件及犯罪团伙的精准识别度,挤压了部分本不该赔的赔付成本;另一方面,智能交互机器人的使用,在业务量大幅增长的同时,重复性工作的人力成本得到控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车险费改趋势下,降本增效和极致的客户体验无疑是未来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砝码。
构建一站式生态圈
平安产险的科技战略绝不会止步于此。
2019年,是平安产险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在今年平安产险的全国工作会议上,公司管理层明确提出“科技赋能,数据产险再出发”这个主题,并从“数据经营、科技赋能、生态共建、转型项目”四大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科技的应用和结合,再造管理和客户经营流程,实现产险管理和客户经营的全线上化,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在管理数据化转型方面,平安产险将通过数据集中与全线上管理流程再造,实现各项经营工作预测、决策、管理和评价的管理闭环。在客户数据化转型方面,将通过客户全线上化经营,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定价、精准营销、精准服务和精准理赔,在降低公司与客户的沟通成本的同时,帮助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生态共建方面,目前平安产险主要聚焦于“打造一站式车主生态圈”,丰富场景,提升黏性,形成“渠道—产品—服务”的闭环,包括以客户的服务和体验为导向,全面贯通打造车主全生命周期,强调利用科技赋能做到一站式服务。
据记者了解,平安产险今年将建立四大领域数十个项目,通过总分联动,共同推动各项目组重点落地,并且通过变革定性考核,匹配机制保障,确保数据化经营转型的完成。
先知、先决、先行,平安产险的科技标签正在变得越来越鲜明。